关于西安民办博物馆现状的几点思考

周天游-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天游

民办博物馆的涌现已经是当前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引人关注。

需知,民办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后文化需求增加与提高的必然结果。许多国家特别是完成工业化革命的西方国家,最早的博物馆往往是私人博物馆。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是典型一例。中国其实也不例外,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就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院。

即使在各国国有博物馆成为主流之后,民办博物馆由于在专题性与独特性方面拥有巨大的空间,自然成为国立博物馆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传播各国各民族独有文化传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当中国突破左倾束缚,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出革新发展的能量之后,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民办博物馆的再兴,既成为可能,也成为潮流。

当然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90年代涌现的北京以观复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为代表的第一批六所民办博物馆,确实开风气之先,一时成为美谈。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作为一种异类根本不可能与国有博物馆平起平坐,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图存。这种现状,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之初,才有所改变。

在各地争开民办博物馆的大潮中,陕西尤其是西安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其中王勇超先生创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堪称典范。更为值得敬佩的是,他遵守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拯救与弘扬关中民俗文化为主旨,着力追求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适度开发文化产品,既维护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又为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博物馆城”的目标,曲江新区管委会更是率先推出《西安曲江新区关于鼓励、扶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发展的决定》,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这些举措完全符合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精神,为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但是,西安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找准定位。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建设正处于开创时期,建馆之初,一定要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千万不可好大喜功。一个好的博物馆一定不能人云亦云,一定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积累,才能有所成功。

第二,必须强调合作。首先是与国有博物馆的合作。国有馆虽有藏品优势,但由于体制局限,其藏品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甚至有的地县博物馆门可罗雀,处境艰难。民办与国有的合作,恰恰可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双赢。其次是民办博物馆间开展合作,资源共享,相互扶持,改变单打一的局限,谋求共存。

第三,坚持遵纪守法。民办博物馆营运管理不可有丝毫的侥幸与动摇,去从事非法的文物交易而自毁前程。

第四,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民营博物馆投入大,要想维持生存,售收门票是十分正常的事。同时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开发相应的文化纪念品,也显得十分必要。民办博物馆应坚持博物馆的公益性原则,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展一定的公益活动,以服务国民。

当今博物馆数量众多,呈现出多样性的良好趋势。有些博物馆已开始与国际接轨,其影响已经扩充至国外。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我国尚无一座反映世界不同代表性文化藏品的博物馆。更不要说创办一所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量齐观的民办博物馆,或一个支撑许多不同性质博物馆的美国史密森尼基金会式的私人文化基金会。所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任重道远。

 

上述任务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奋斗才可以完成。因此,建设世界级博物馆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国民的责任。其任务艰巨,工程浩大,但又非遥不可及。西安要建博物馆城,不仅要在数量上有所突破,更需要在质量上予以突破,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有意义。日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创建一所美秀博物馆,西安也应该有此魄力,我衷心的期待着。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