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爱收藏 重庆最大民间博物馆下月开馆

重庆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诞生了!71日,位于北部新区金开大道龙展路的宝林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这是我市最大的民间博物馆,馆藏数量达6000多件,其中不乏绝世珍品。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多藏品,竟出自一家三代之手。

6880件藏品同类博物馆之最

宝林博物馆馆体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分5个楼层9个展厅,馆藏数量约为6880件,涵盖古化石、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雕、书法书画、古籍善本、拓片、杂件等多个类别。年代上,藏品上启新石器时代,下至现代,是民间博物馆中,馆藏涉及时代跨度最广的。

这些藏品中,不乏精品。其中宝林博物馆所藏《涡旋纹铜矛》、《乾隆珐琅彩瓷枕》、《吐蕃文唐代写经》、《元代赵孟颊泥金册》、《文徵明山水轴》、《明代董其昌书法手卷》、《西晋青釉乳钉罐》、《北朝青釉集鸡首壶》、《宋代紫定唾盂》等,均是难得的精品,其中有些是独一无二的绝世珍品。

一家三代人花几十年时间收藏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6000多件藏品,均出自一家人之手,即宝林博物馆馆长陈宝林一家。这些藏品,从陈宝林的父亲开始,一点点收藏起来。

陈宝林说,他父亲老家在陕北,父亲最喜欢的除了唱秦腔外,就是收藏了。父亲后来生意做得比较大,经济收入也不错,很多钱都花在收藏上了,收藏最多的有三样东西:瓷器、波斯毯和眼镜。上个世纪60年代,父亲政治上受到很大挫折,被发配到黄河边放猪,钱也全部国家,所幸这些藏品得以保留。

到了陈宝林这一代,就喜欢收藏字画。文革时期,很多红卫兵烧了很多珍贵的字画,有些没烧完的,陈宝林就冒着危险,快点捡起来藏好。所以在馆藏的字画中,有几十幅都是“伤残”的。

陈宝林称,这些藏品的收藏过程非常艰辛,他和老伴的生活很简单,经常早晚都是稀饭,而除了吃饭之外的钱,基本上都用于了收藏。这些藏品,很多都价值连城,但他从来没卖过一幅。后来,陈宝林的也“子承父业”热爱收藏各种宝贝。

这么多藏品平时都放在哪里了?陈宝林笑称,以前家里过道上、床底下都放满了。

对公众免费一年运营费得200

跟众多公立博物馆一样,作为民间博物馆的宝林博物馆也是全公益性质,免费对公众开放。而博物院每年的运营费用,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宝林透露,宝林博物馆前期建设已经投入几百万,以后每年的运营成本预计要200万,包括请安保人员、管理人员、清洁工、水电费等。不过这笔费用不用陈宝林再掏腰包,宝林博物院处在渝文化基地,是基地的一部分,陈宝林提供藏品,运营费用则由文化基地负责。

安保是每个博物馆的重中之重,陈宝林介绍称,宝林博物馆的保安人员都是请的解放军复原军人,素质很高;馆内安装了价值几十万的实时监控设备,可随时监控文物的安全;另外,还养了两只警犬,晚上保卫博物馆。有些特别贵重的藏品,则会安置在更安全的库房中国。

又讯 71日,宝林博物馆开馆当日,博物馆将主办大音无声·画说盛世”——傅又新画展,作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傅又新画展时间为201171日至10日,上午930—下午1630。此次画展为傅又新先生的60幅作品,面向大众开放,参观形式为免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宝林博物馆将对外开放,今日,有小部分观众有幸先睹为快 记者 李文科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观众在宝林博物馆参观“陶俑” 记者 李文科 摄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