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密度最高越秀区品牌文化建设创新求变

以”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主题的越秀区品牌文化研究座谈会日前在广州举行。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博士介绍了自己的《越秀区品牌文化研究》成果。她在发言中指出,越秀区对于这座城市,正是一个须臾勿缺的存在,不仅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亦代表着这座城市的今生。所以,她用三句话来表达她的感想:

一是,越秀得天独厚地集结了广州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所以说越秀是广州的心脏,这座城市一直在发展壮大强盛着,这意味着这个心脏越跳越有力。

二是,越秀文化集纳了广州的岭南文化,特别是标识显赫的广府文化,突显着这岭南文化的重要的一个支脉,现身说法地确认着广州是广府文化源地所在,尤其是广府文化所彰扬的精神,充分体现着广州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的源泉所在,所以说,越秀的文化精神是广州的灵魂,这种灵魂正体现着这座城市的质地、境界、源流、走向,越秀的文化精神表达了我们文化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其广泛性和要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越秀集聚着广州的公务核心和商务中心,不仅省市的党政机关都在这个区域的地头,还有众多的公务中心和商务中心,所以,越秀是广州的基本点和双中心,这座城市的管理、能量、信息、辐射、影响,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输扩散出去。

越秀区有关领导在研讨会上强调,越秀区的文化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软实力,如何把文化实力应用到其他方面,还有待各位专家出谋献策。

与会的专家们也都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特别是广府文化的研究,与会专家认为,越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大兴提议大力发展文博事业和文博产业。越秀区委宣传部长刘梅表示,事实上,越秀区已经是广州市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区,辖区内有社会各界办的大小博物馆30多家,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今后也将大力推进文博事业、文博产业的发展。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徐南铁认为,越秀区作为岭南文化源泉的地位无可争辩,而我们常常没有分开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两个概念。事实上,广府文化在很多场合被岭南文化所替代。岭南文化的概念是更大的,里面有广府文化,有潮汕文化跟客家文化。广州乃至珠三角,确切来讲是广府文化,广东现在不流行提广府文化这个概念,反而是潮汕文化跟客家文化提得更多。在海外,学界对这三种文化也是分得很清的。嘉应大学、汕头大学一早有了客家、潮汕文化的研究机构,尤其汕头大学,连续两年成立了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和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其势头已经盖过我们对广府文化研究所做的。我们对广府文化所作的更多是文化旅游、文化商业的开发,像北京路,而学术研究上,跟现在定期例行举办的客属研讨会相比,是不能比肩的。但是在广府文化,越秀区的中心地位无可争辩,因此广府文化的研究对象往往也很明确。事实上,越秀区的人口密度大,是人口大区,正因为人口多,未来的文化发展空间也更大。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汤应武指出,广州是千年商都,现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越秀区要抓住这个机遇,建设好自身文化。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