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举行学术科研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加强四川博物院的学术科研力量建设,强化职工学术意识,于7月5日特别召开了“学术科研工作会议暨2010年度四川博物院网站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会议由四川博物院盛建武院长主持,党委书记卢越、副院长魏学峰以及四川大学博物馆霍巍馆长出席了会议。

会上,盛院长首先指出:四川博物院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科研人才的稀缺成了制约四川博物院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改变现状,博物院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合作成立了“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通过四川大学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强大的学术力量,配合院资源全面推进双方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学术成果,培养优秀文博科研人才,更能通过多方位利用四川大学的整体资源,带动四川博物院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魏学峰副院长总结了新馆开馆后,全院在学术科研方面所作的方方面面工作,尤其是“科创中心”成立后,四川博物院与四川大学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今后,博物院还将继续加大学术科研队伍建设,不断输送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物馆学习、深造。

作为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也作了重要发言。霍巍教授对于四川博物院领导班子重视、支持学术队伍建设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表示,经后四川大学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积极展开与四川博物院的广泛合作,四川大学将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合作上给予四川博物院强劲的支持。

会议的最后一项,由该院党委书记卢越揭晓了2010年四川博物院网站获奖作品的最终获奖名单。共表彰了新闻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34篇,博文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19篇,新闻摄影作品一、二、三等奖6幅,先进及优秀通讯员6名。参赛作品均由院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院新闻评委会,本着“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反复斟酌而定。这些作品客观、真实的呈现了四川博物院自新馆开馆以来在宣传工作上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附《 四川博物院2010年—2011年度学术科研成果》

1、《博物馆学刊》

《博物馆学刊》第一期的全部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2011年6月底前将与大家见面。同时,我院学术中心对《博物馆学刊》的第二期工作已开始着手筹备,预计在今年12月底前出版。

2、《西行壮歌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本书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先生担任主撰稿人,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出任该书的编委会主任。该书已于6月底出版。

3、《共和之光辛亥四川保路死事百年祭》

该书稿文字部分已完成。目前正在对该书涉及文物及文物图说进行核对。该书预计将在2011年9月之前正式出版。

4、《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

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文本与图像对比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在今年12底前出版。

5、《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

该书的图像采集工作已经结束。参加者对项目研究和成果撰写体例进行了反复讨论,进一步加以修改完善。预计在今年12底前出版。

6、《文物生僻字》

由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亲自组织策划院内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凉山州博物馆的同志共同编撰的《文物生僻字》一书,预计在今年9月底前出版。

7、《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丛书文物背后的故事》

《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丛书》的第一辑《巴蜀历史画廊》出版后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效应。目前第二辑《文物背后的故事》已定稿。预计此书在今年10月底前出版。

8、《四川博物院文物百品珍赏》

此书主要以介绍四川博物院精品文物为主,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优美的散文式语言配以精美的图片向观众介绍该院精品文物。预计在今年10月底前出版。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