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博物馆应否保留握手楼

广州拟在17个特色城中村中选址建农民工博物馆。建在哪里好?媒体昨日邀市民在网上投票。

在城中村建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结合城中村的综合整治来建农民工博物馆也可行。至于建在天河村抑或棠下村、珠村,这固然值得“海选”,但我觉得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它应怎么建、如何建好?

首先建农民工博物馆的理念是什么?若思路不对头,难免会沦为新的形象工程。因此,真实地展现历史转型期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留下忠于历史真实、时代风貌的印记,尤显重要,这将决定农民工博物馆的气质和面貌。

但知易行难,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做到保留原貌与现实改造之间的平衡,同样是个考验。按官员的说法,即将建设农民工博物馆的城中村,也是要进行综合改造的,“不可能一点都不拆,又不能全拆”。拆与不拆怎么衡量?众所周知,典型的城中村大都密布“握手楼”、“接吻楼”,巷深路窄,所谓“一线天”是也,阴暗、潮湿、驳杂是其底色,早期城中村甚至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若不改造,恐存在诸如消防通道不合格等的隐患,还有村居环境较差,公共设施不全等。不过,如果说把“握手楼”全拆了,拓宽道路,户户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它还是当年农民工们曾经居住的真实的城中村吗?还是农民工及其时代的历史印记么?

或许,农民工博物馆该怎么建还需集思广益,不但要尊重村民的意愿,也不妨听听农民工的心声。一定要让它成为真正融入广州历史和文化的精彩一章。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