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博物馆:苦乐都经不起陈列

广州打算在17个保留的特色城中村中选址建农民工博物馆。可惜博物馆选址的网上投票遇冷,参与投票的市民并不多。

博物馆选址网络投票遇冷,不知道博物馆建成后会不会也遇冷?在决计动用公共财政建一座农民工博物馆之前,这样的问题相关部门不可不深思,否则,建成后博物馆的日常维系和管理费用等一系列问题都会让人头疼。

提起博物馆,一般人都会很自然想到:那里展出的是文物,是历史,是记忆,是现实中不再延续、几乎绝迹的东西。但眼下农民工远未到“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时候,出门随处就能看到农民工的年代,建个博物馆该展览些什么?说实在的,农民工那把子辛酸泪不进博物馆也能看到,那点儿幸福也经不起陈列啊。

官方的初衷是想通过博物馆展示农民工为推动广州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一理念本身没错,但问题是,农民工的贡献不是汗珠子落地上摔八瓣、仅仅付出辛劳那么简单,农民工的贡献往往是伴随着城管驱逐、企业欠薪、上访讨薪等而来的,对于这样真实而残酷的历史,乃至仍在发生的现实,农民工博物馆是否有勇气将其全面展示出来?

所以说,农民工博物馆真正的棘手问题就在于其展品,到底展出些什么?有人说,广州可以向北京的农民工博物馆借鉴。我却觉得很难,因为北京的农民工博物馆是一个名叫“工友之家”的N G O组织创办的,非官方背景,其展品部分来自农民工的自发捐赠。如广东一女工就寄去自己的工卡,正面是她的照片和姓名,背面则印着工厂冷冰冰的规定:上班期间不准上厕所。这样一件展品,官方主导的博物馆有没有胸怀收藏?

把农民工博物馆搞成一屋子血泪史,显然“不合时宜”,但若一味展示农民工的幸福生活和时代进步,怕是会让参观的农民工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原来,自己混得连农民工都算不上了!如此反复权衡之后,我倒是想劝政府部门一句:先老老实实改善农民工的物质生活吧,建博物馆这事,交给民间去做好了!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