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黄宾虹画展在海南博物馆落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宾虹先生

持续一个月的《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大师作品系列展·黄宾虹》本月21日在海南省博物馆落下帷幕。这是省博物馆20世纪中国书画大师作品系列展览中第一位展出的大师,也是今年奉献给海南观众的十大展览之一。画展精选了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黄宾虹山水画作品40幅,连日来,前来省博物馆观摩欣赏的不仅是书画界人士,还有慕名前来观展的市民和学生。难得一见的大师原作在海南展出整整一个月,这不能不说是海南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盛事。

“白宾虹”与“黑宾虹”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就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955年),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黄宾虹的绘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应已显示出来,而其艺术价值的显现,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画外,花鸟画也境界不凡,书法成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他还有着自己的画学理论建构;其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也颇有建树。黄宾虹的确是一位“不能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他擅画山水,偶作花卉,兼工书法、篆刻,并长期致力于美术史论和中国画教学。80岁后遂成一代宗师。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

86岁高龄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是黄宾虹先生的亲传弟子。王先生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以美术史论称誉学界,他1961年就出版的专著《黄宾虹画语录》,是迄今为止研究黄宾虹的珍贵史料。1997年2月,王伯敏先生在女儿王荔的陪同下来到海南,做客原三亚市文联主席蔡先生家,记者有幸聆听先生对恩师的评价。他说:“黄宾虹被尊为大家,这是由于他有至深的学养,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李可染先生一再称宾翁为恩师,还自称黄师门上笨弟子,李先生固有自谦,但也足以反映我国当代有大成的山水画家,至老一直尊崇着黄宾虹,这还说明,黄宾虹的晚熟是惊人的,他被绘画界推为泰斗,饮誉中外,自非偶然。”

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画家。从6岁开始学画及至晚年高寿,勤奋过人,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既是早学,又是学到老。他的所谓晚熟,当在他75岁以后,他的熟,不只在技巧上见出他的地道功夫,主要在于他的师法造化。心中有真山真水,体现在他的神奇变法。

“黄宾虹的熟,就其笔墨论,曾有两次。第一次为50岁至70岁。这时的熟,熟在他对传统山水的了解,熟在对古画的临写。所以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几乎笔笔有出处,点点有来路,以至他的章法,有人评为是一种麓台体,也即是白宾虹时期;第二次熟是在80岁至其谢世。正是由熟而转生的熟,如有的评者认为黄老的画,出现老面孔,所画不像过去,愈画愈密,愈画愈厚,愈画愈墨,也即是黑宾虹时期。”王伯敏先生说。“黑宾虹”,就是黄宾虹晚熟山水画的特色。这种黑,直接关系到他在用墨上的变法。总之,黄宾虹用墨,确是达到神妙的化境,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1933年,古稀之年的黄宾虹去了四川,经过重庆、叙州上峨嵋,再去了成都青城山,这一次旅行让他风格大变,特别是在青城山上遇到大雨。“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雨中游青城》,从此,黄宾虹的作品走向了“黑宾虹”的时期。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因为,他在山水中看到了夜山的沉郁,雨中的苍茫,由此,用积墨、渍墨、破墨、泼墨、宿墨来画出他所见的“黑”山水,创造出属于黄宾虹的独特风格。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