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20余载千件辛亥文物 "寄宿"中山舰博物馆

收藏家20余载千件辛亥文物 "寄宿"中山舰博物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万学工展示民国议员徽章。

昨天,在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武汉收藏家万学工在托管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他20余年来收藏的1000多件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文物,将“寄宿”中山舰博物馆。

两枚证章见证辛亥革命

站在中山舰博物馆为万学工提供的文物库房里,记者看到,库房的四壁上搭起的架子已被密密匝匝的文物填满,连地上、走廊里也堆放着成箱、成捆的文物,等候整理。

在这个文物“宝库”,万学工拿出两个方盒子,里面有两枚奖章,一枚是“湖北咨议局证章”,证章为银质,边缘设计为花瓣形状,证章中为“双龙戏珠”图案,正中央的圆形“珠子”上印有“议员”二字。另一枚是“湖北都督府督办公证”,圆形内套九角星。

说起他这两个最得意的藏品,万学工称,咨议局是晚清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湖北咨议局旧址就是俗称的“红楼”。武昌起义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鄂军都督府。这两枚证章恰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当时的湖北咨议局议员只有70位左右,现在存世已不多。“连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见了这枚章子都大为惊讶,说他们这儿没有这个东西。”万学工自豪地说,这两枚证章,见证了辛亥革命这个伟大时刻。

奖章寓意“国中有民”

看罢这两件藏品,万学工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最珍爱的第三件藏品。这是一枚刻着“中华民国大总统孙奖”的银质珐琅彩奖章,上还刻着在其他辛亥革命文物中十分常见的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图案。

乍一看,内容似乎并无特别。万学工道出其中奥妙:“你看,这奖章上的‘国’字很不一样。”在万学工的指点下,记者看到,这个“国”字中央镶嵌了一个“民”字。这个字很有寓意,代表‘国中有民’。这枚奖章是孙中山颁发给其追随者中的有功人员的,像这样独创的‘国’字,在奖章中非常罕见。

万学工告诉记者,这里有1000余件文物,主要分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两大主题。仅是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奖章、纪念章就有500多枚,都是他20年来从全国各地“淘”到的,其中不少存世极为稀少,弥足珍贵。

民间收藏家原是辛亥后裔

万学工的收藏兴趣源自童年时代,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喜欢收藏邮票等稀奇古怪的东西,十几岁开始从事民间文物收藏。他的早期收藏主要是毛泽东像章,共收藏了近10万枚,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随后,万学工转向以辛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近现代文物收藏。

说起他痴迷辛亥收藏的原因,令人大吃一惊,原来他是辛亥元老、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主席万耀煌的族孙,万耀煌曾随黄兴参加武汉保卫战。

“小时候我常听先辈们讲这段历史,而且我的家就在‘红楼’旁边,耳濡目染的都是辛亥革命的故事”,首义之城早早在万学工的心里种下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情结,这为他的文物收藏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00欧元购张剪辫子画报

万学工收藏的文物中,还有不少带有辛亥革命标识的生活用品、古董兵器、辛亥革命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发行的票证等。

一幅报刊封面吸引了记者的视线。画面上是晚清时期街头的一群中国人在剪辫子,报刊日期中有“1911”数字,旁边的法文标注中有“上海”的拼音写法,大体可推测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上海市民在剪去发辫。

万学工告诉记者,这张画报有一段颇为曲折的经历。几年前,万学工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这位朋友有个弟弟在法国留学,曾看到有法国人收集了一些反映中国辛亥革命的画报。他立刻捎话到法国:“哪怕出高价,也一定要把这批画报买下来!”

仅这张剪辫子的画报,对方就开价100欧元,痴迷文物的万学工接受了这个价格。不久之后,几十张画报被朋友的弟弟陆续从法国带回来。令他惊喜不已的是,被一同买回的还有二战时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画报、一厚本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