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博物馆 有喜也有忧

开放参观后人气大增,但基本服务设施普遍不够完善

去年,我省率先在全国进行尝试,对2008年来免费开放的33家博物馆、纪念馆进行绩效考评,对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在去年的考评中,有13家被评为中和差的博物馆、纪念馆分别扣减了专项补助资金,5家博物馆、纪念馆被评为优,受到奖励。此举得到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遵义会议纪念馆

今年,经综合考评,我省33家博物馆、纪念馆中,5家被评为优秀、21家被评为合格、7家被评为基本合格。考评组认为服务意识不强、基本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是我省多数博物馆、纪念馆都存在的问题。

免费后人气大增

11月10日,位于贵阳北京路的贵州省博物馆的广场上,停满了旅游巴士。“上个世纪90年代,一天来参观的人数不到10个人,真是门可罗雀!现在,我们博物馆成为很多旅行团来贵州的必到之处,今年参观人数将突破50万。”谈起免费开放3年带来的变化,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黔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贵州省博物馆是我省免费开放的33个博物馆、纪念馆之一。33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3年来,在中央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下,增加了服务设施,提升了服务和展陈水平。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

据统计,我省33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2010年总参观人数达到800多万,而免费开放前仅为100多万人。

“门票并不是人们进入博物馆的最大障碍,关键还在于博物馆没有充分的吸引力。你有好的展览,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价值高,吸引力大,自然观众盈门。”考察中,联合考评组看到,许多馆的负责人纷纷将免费开放当作难得的机遇,让展览好看,让服务贴心。

基本服务不到位

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采访,1名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先生向记者反映,作为纪念馆的核心建筑,举行会议的小楼竟然不对外开放,“纪念馆立了块通告,说在广场西侧开设大屏幕介绍会址主楼和会议召开的具体情况,但是大屏幕根本就没有开”,张先生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在省博物馆参观电子书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告诉记者,由于免费开放后每天大概要接待1万名游客,小楼承受不住,只能被迫关闭进行维修,关闭了1年多。小楼维修好之后,省文物局文保中心做了鉴定,小楼可以对外开放,但是每天的参观人数承载量只有1300人。由于怕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引起更大的矛盾,只好关闭了。”

“但是起码应该设定出一些合理可行的方案来,让观众参与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不能总把小楼关着不让人参观嘛。”考评组有专家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部分服务人员态度生硬,没有残疾人通道,洗手间里残疾人专用蹲位长期关闭等基本服务设施也不尽如人意。

据悉,遵义会议纪念馆由去年的“优秀”,变为今年的“合格”。

经营挤占公益

“这里是个陈列馆吗?我还以为是个茶馆!”这是11月10日一位游客和记者在贵阳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门口的对话。这位来自陕西的游客告诉记者,他站在大街上看到达德学校旧址门口卖茶的商铺,还有大厅里面摆设整齐的茶几,就误以为这里是茶馆。

在进入达德学校旧址前,记者注意到,在门口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卖茶的商铺,大门口立着一块欢迎免费参观的导示牌。大门内是一个小院子,左边是个书店,右边是个文物商店,正面是忠烈宫的大殿遗址。大殿门口坐着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游客登记和游览介绍。大殿内部,左边有个吧台,摆放着一些茶叶,右边搭着一个戏台,大殿中间则摆放着十几个茶几。显然,这样的陈设让这里更像一个茶馆。

穿过忠烈宫大殿,才是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令人惊讶的是,陈列馆的讲解员是大殿里的茶艺师兼职的,负责观众参观登记的也是外聘的保洁员。

今年的考评中,贵阳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被评为“基本合格”。

专项资金不专项使用

基础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并非是此次考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真正令人痛心的是专项资金没有完全用在免费开放工作提升上。

首先是外聘人员队伍庞大,占用大量专项资金。如思南乌江博物馆,6人编制单位,却要另发10多人的工资;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数字更加惊人,原本60多人的编制单位,在纪念馆领工资的外聘人员竟高达278人,其中竟包括遵义宾馆的21名服务员;铜仁地区多数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由于单位体量小,免费开放资金基数比较少,除“养人”开支外,用于提升服务和改陈布展的资金已所剩无几。

另外,机构合并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据了解我省很多基层文管所和馆机构合一,导致专项资金混用,影响了免费开放工作的运行和提升。

三是展览陈旧,展览形式单一。

面对考评中发现的种种问题,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有点着急,“其实绩效考评仅仅是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最浅层次的要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纪念馆应该自觉给市民提供优质的、生动的、多样的、深入的精神食粮。可以说,目前我们的博物馆、纪念馆离这一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公众满意度是硬指标

贵州是西南地区获中央补助专项资金最多的省份。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认为,贵州能够争取到相较西南其它省份更多的专项补助资金,体现了中央对贵州文博事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持。“钱得来不易,更要用在刀刃上。”

“免费开放只是把公众参观的门槛取消了,关键还看博物馆有没有提供让公众满意的展览”,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说,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评判权是公众,公众满意度是一个硬指标。

在去年的考评中,省文物局在全国率先引入社会公众参与评估机制,通过网络邀请全国的网友参与33家免费博物馆、纪念馆的考评工作。奖优罚劣,动了真格。这在33家免费开放单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今年,省有关部门加大社会公众考评的比重,引入了专业的社会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参与,使社会考核更规范、公正和权威;同时在金黔在线网站推出“掌中(手机)博物馆”、“贵州博物馆网上微展播(微博)”、“网友评议团走进博物馆”等新的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网友参与。

“考评的目的是探索建立免费开放长效管理机制”,省文物局副局长张安琪表示,“搞好两馆的免费开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免费开放,是政府为公众的文化消费埋单。免费开放,不仅需要博物馆提素质,更期待公众的积极关注与参与。激发公众的积极参与,或许可以成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发展壮大的有效良方。”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