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们的收藏经
在被冠以“明星藏家”的收藏家群体中,有这样一些人的收藏故事格外动人、他们的收藏偏好也异彩纷呈——王刚对瓷器收藏的独到见解、姚谦对印象派艺术的挚爱、张信哲对织绣的狂热,他们的收藏故事值得你好好品味。
王刚于翰一堂拍片
王刚:收藏物语
这是继演员王刚与主持人王刚之后,他在人生之阶的再次塑形与界定。历史的博大精深与艺术工技的精湛绝伦让他深恋于此,但这个圈子的深不可测和时时表现出来的躁动无序却又令他感到无奈。
金锤的威力
手起锤落,碎片掉满一地,顿时惋惜、惊诧,甚至悲恸声混淆一片。王刚轻轻挽起袖口,露出一双雪白的手套,面目冷峻,不露一丝苟笑,只是淡淡地说出“去伪存真”四个字。这样的场景,在他长达5年的《天下收藏》(现改名为《收藏秀》)节目中每每上演,据他说到现在已经砸毁不下500件赝品了。
几乎每次落锤之前,他都会反复与藏宝人确认,“生死文书签过了?是否要退出?”但是,关于一夜暴富的神话和赌上一把的心态,往往藏宝人在犹豫不决中渐渐膨胀、迷失。
在这张编织华丽的大网下,尽是望眼欲穿的物欲横流。刚才还据理力争的藏宝人,此时像极了被突然泄气的皮球,憋红着脸,呆滞沉默。可气可怜。这是一场关乎金钱、名利、命运的豪赌游戏,只是一锤下去,所有对于世俗的贪恋与追逐,顷刻间灰飞烟灭。
21雍正单色釉碗三只
对古玩的亲近
十几年过去了,王刚俨然已成为古玩圈内的老手,这是继演员王刚与主持人王刚之后,他在人生之阶的再次塑形与界定。历史的博大精深与艺术工技的精湛绝伦让他深恋于此,但这个圈子的深不可测和时时表现出来的躁动无序却又令他感到无奈。
在十几年前一次再普通不过的置换新居,让王刚彻底迈进了收藏的大门。这种机缘巧合的邂逅,就像无数小说里的一见钟情:他的双脚死死地钉在充溢着古韵的仿明式家具前,仿佛是难以言状的强大气场,“透着股特别的亲切感”。这种“特别的亲近感”来源于他对古代的憧憬,“想做古人,离开这纷扰的世界,促使家里也有这样的氛围。再具体点,想做宋人,那是个崇尚文化的年代嘛!”
而一切仅仅是个开始,王刚更钟情于瓷器的把玩。“家具体量大,多了没处搁;书画适合远观,忌讳触摸,不够亲近。”而瓷器的样式、纹络、釉色,以及背后透露出的艺术质感,常常令他爱不释手,“有种不可言状的感觉。”“所谓把玩、古玩,这个意思就出来了。”
徐邦达老先生是王刚收藏明清字画的启蒙老师。这位恰巧同住一条街的老人在帮他完成真伪鉴定的同时,更令他清晰地明白,古代艺术品鉴赏更像是一场与人生阅历、智慧财富的较劲,与众生苦苦追求结果相反的是心智上的捶打与磨砺——那些纠结物的真假和价格高低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道德过滤,只有摆正合理的态度才能看清这些貌似冰冷却可爱至极的“小玩意儿”所带来的喜悦和高深莫测的丰厚底蕴。
22雍正单色釉碗三只底足
小玩意与大市场
自我意识的清醒与整个收藏市场的急功近利,反倒令王刚愈发感受到了紧迫的使命感,在某个时刻,他似乎更愿意以一种宏大的叙述方式来描述这个圈层的物是人非与光怪陆离。
“很多人,还有那种玩了二三十年的老玩家,老是有种赌博的心态,指望着有这么个东西能一夜暴富”;或者是在淡定平和的语调中也能体悟到他对藏品优劣标准的三字真经:“真、精、新”,以及收藏过程的三种态度:一是战战兢兢,三番几次就颇受打击,迫不得已金盆洗手;二是近乎蛮横,听不进他人好意相劝;三是虚心求教,不对就是不对,但要知道怎么不对。
“我基本上属于最后这一类的人。这个学费是必须交的,但不能灰心,要去慢慢琢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实践,不断地实践。倘若离开收藏一线三五个月,就发现眼睛生了锈,不那么明亮,不那么敏感了。”
偶然中的必然,是王刚在采访后期多次谈及的重点——从小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钟情。“这些收藏都承载着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你能看到的、摸得着的,都是在这些器物上。我们之前从课本上有所了解的历史,现在就摆在眼前。如果能有幸接触、收藏,甚至传承,对于收藏家来讲,是你的幸运。”
23雍正仿成化斗彩葡萄纹盘一对(购于诚轩拍卖,原徐展堂藏品)
Tips:对话王刚
R:你的第一件收藏品是什么?
王刚:是一件康熙青花的盘子。它的经济价值未必如现在的官窑这般高,但对于我却像初恋样的挚爱。我给它起名“渔归”。其实收藏也分三个台阶,第一个是溜地摊儿,类似去潘家园。初级阶段的藏家对古玩商最牛,人家仰视你,甚至不稀动手,用脚扒拉东西;第二个阶段,终于有勇气迈进古玩城、古玩店了。从肢体语言来讲,双方平等了。
你要没有点底蕴,心里没有个八九分的谱,就没法和古玩商对话。这生意就不容易做,而且容易上当;第三个阶段,真正作为系统、有建树的收藏,由买真品到买精品的阶段,必然走到拍卖行!
R:你现在的收藏主要有哪些类别?
王刚:从量上讲,瓷器相对比较多,几百件是有的。而我更喜欢清三代的官窑。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里我比较推崇雍正的,这与当下流行的“言必称乾隆”不一样。因为在我看来,古往今来,雍正的器皿里首推瓷器,是空前绝后的。单论艺术表现力,雍正也要高于乾隆。当然工艺水准到乾隆中期可能有所提高,艺术品位方面,我大胆地说一句,在走下坡路:繁缛、堆砌、艳俗,没有雍正的那般通灵、清透、雅致。
乾隆在位60年,包括太上皇4年,东西多,就容易分配,所以大家就谈乾隆。对西方人而言,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自然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但是从专业、文化历史来看,帝王喜好与文人结合得比较好的是雍正。康熙霸气,嘉庆之后就没什么创造力了,完全滑落了。所以很多历史人物事件,都能从一个小玩意儿上折射出来,很有趣。
R:有没有特别钟爱的某件藏品,这当中有何有趣的故事?
王刚:康熙民窑的青花,不逮前朝,最是漂亮。尤其“翠毛蓝”,蓝的那般鲜亮!画得笔触洒脱,相较官窑有生活气息。单论我的青花瓷盘“渔归”,这是我2000年时第一次迈进古玩城淘来的。两个农夫,打渔归来,日西沉,鸟归巢,二人正兴高采烈地走向停偎在河边的小船……哎呀!极为生动,纯净的没有一处败笔。
还有雍正的三件单色釉瓷碗,一个胭脂红,一个柠檬黄,一个松石绿。一样大小,一样款式,那三个宝贝往那一摆,哎呀,怎一个“嫩”字了得!且“干净漂亮大开门”!所有喜欢瓷器的,真正玩到一定程度了,殊途同归,多半钟情于单色釉,就是这个器型,这个味道了。但是鉴别也最难,不明白这里面事儿的人,看不出门道。
R:书画算不算是你的收藏偏好?
王刚:几十张是有的,还有近现代的,比如齐白石、张大千的。但最开始我喜欢明清书画,特别喜欢“明四家”和清早期的,例如“画圣”王石谷。当我将拍下《杜陵诗意图》交由徐邦达先生鉴定时,老人家当时都90岁了,我还能从他眸子中看到光芒,是那种非常纯净的喜悦。最终落入我手里,一是画作本身精湛,再就是经过徐老和启功先生两位巨擘的鉴定和双题跋,第三这画来历波折,那么由我来保存、传承,确有种幸福感。
R:怎么看待你与藏品之间的关系?
王刚:你回到家里看着它们,把玩它们,能体会到安静、温馨的快乐。现在我一直想再整理一下,去粗取精。有时你不集中整理吧,感觉就不会那么丰厚。假货呢?我做了5年节目砸了大概500件。我们曾在北京、兰州、沈阳做过特别节目,做过一个真实的统计,假货占95%以上。这难道不反映了当下收藏市场的现实吗?
R:怎么看待民间收藏和精英收藏之间的区别?
王刚:10个人中有9个人会告诉你他玩收藏不是为了投资。但是现实和结果却是,不仅仅是投资,甚至是投机。我在自传里也写到,即使是投资,客观地说,他们也都是在花着自己的钱,为我们这个民族守望传承着宝贵的文化遗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嘛。
但麻烦在于,为什么即使收到赝品还浑然不觉呢?那就是文化层次目鉴水平的问题了。你的品位、眼力、甄别的水准没到那个地步。天天想着元青花、珐琅彩,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从历史上看,收藏本来就是个小众文化。你得有钱、有闲、有眼,这是很小一撮人的游戏,是终极消费啊!你先得从文化感悟上扪心自问:是否真的喜欢,然后根据自己的财力,量入为出。再就是确认你个人喜好的类别,古代艺术品浩如烟海,即便是皇帝老子也不可能尽入囊中。
R:做收藏节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刚:如果可以,我想借一位西方记者专访我时的提议,把我主持的节目改名为《金锤》。当然不只是简单的砸,我特别希望有一天不用砸了。但是,只要人们还在趋利,心底有个贪字,就有人作假,就有人卖假、买假。但是,既然现在的市场鱼目混杂,我们就要砸下去。我们往往带着世俗的纯物化的眼光看待一件东西,对于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哪怕是古人的,似乎不够重视。
R:今后的收藏目标是什么?
王刚:没有具体目标,根据实际情况,买得起就买;囊中羞涩也不必耿耿于怀,过眼即拥有嘛。放到大环境来看,投资无可厚非,但往往跟着潮流走,大家都希望买到未来,可是未来难以把握。现在的新贵,他们更多的喜欢喜庆、热烈、漂亮的东西。
古往今来,青铜才是最高等级的艺术品。10件乾隆官窑可能换不来一件青铜器,可现在反过来了。商周青铜怎么能是清三代瓷器能比的呢?那是什么感觉?那是极致的东西!
´,´
姚谦与刘小东
姚谦:艺术源于人生的精华
与音乐家姚谦不同的是,收藏家姚谦纯粹而锐利,他只是尽可能地要留住作品中原始的美好,那里面有他的单纯与真挚,在这样的情感下,是一个藏家对艺术的最高敬仰。
我爱夏卡尔
江美琪在歌中这样唱道:“仰望星空,让我想起Chagall恋爱的人,总是浮在城市半空中,视若无睹的,忘情忘我紧紧眷恋着,连公鸡都在温柔歌颂……我们将在哪座城市相逢,小猫相作见证,趴在窗口,流星划过我们就恋爱了……”
这首明朗的小情歌曾经因为夏卡尔的作品在台北展出而传唱于每条大街小巷、市井弄堂。正如它的作词人姚谦描写的那样,“公鸡”和“小猫”见证了少女对爱情的憧憬与懵懂——那是夏卡尔一生创作的精华——动物、美女与爱情。
凯思林的《裸女》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也曾羡慕过夏卡尔丰满的想象力。“当夏卡尔作画时,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睡着或醒着?然而我相信他的脑袋里一定住了个天使!”他用“诗人、筑梦者、异国的游魂”来形容这个生长在俄国的犹太男人,“公鸡、山羊与新娘齐飞,再派一个拉小提琴的犹太人出来Ending。”
这样的激赏以一种乖张、绚丽的笔触铺陈撩拨着词人姚谦,即使是略显荒诞的构图仿佛也是与他灵魂深处渴望的呼应。这是他为数极少的几个侧面之一,以如此直白的情绪表达对当代艺术的致敬。“我在巴塞罗那美术馆看过夏卡尔的作品,叫做《生日》。在他28岁生日当天,未婚妻贝拉采摘着各式鲜花为他庆祝,惊喜的夏卡尔挥笔描绘了飞天激吻的幸福。”
对作品细致入微地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游离于音乐之外的姚谦,他正以一种我们深感陌生,却自得其所的状态完成潜移默化地再次塑性,这里有儿时的梦想、个人兴趣和对社会的阅读。此时此刻,我们称他为收藏家。
常玉的《裸女》
对艺术的敬仰
与音乐家姚谦不同的是,收藏家姚谦纯粹而锐利,他只是尽可能地要留住作品中原始的美好,那里面有他的单纯与真挚,在这样的情感下,是一个藏家对艺术的最高敬仰。姚谦唯一的一次在拍卖会上斗气,是为了荷兰印象画派大师艾然的作品《音乐家》。
姚谦迷恋画面中流出的缥缈和宁静,“就像被爪哇古典音乐所感动”,乐者居踞在大堂角落的一隅,那里幽暗无声,突然灯光亮起,悠悠传来陶器、木器和琴弦的打击声,歌者缓缓吟诵,长调短曲忽明忽暗,“非常文雅,极其地美。”
如此的气场,反倒令姚谦对当代艺术市场的种种躁动和盛极一时深感忧虑,艺术品内在的语言里面其实已经和艺术无关了。”虚高的价格就如同天幕夺目的彩虹,虽华丽却遥不可及。“我对这样的游戏感到乏味,仿佛就是在守候着它的崩盘。与其这样,不如耐下心来,等待下一波年轻的艺术家。如果你愿意在他们创作最纯真的时期给予肯定,我想这是最好的鼓励。”
姚谦台北的家
我曾读过一篇他回忆施俊兆先生的文章。“我一直无法忘记,第一回在施家看着他们夫妻俩上上下下忙着挂他们收藏的常玉(画作),听着施先生以自己主观的欢喜爱意,说着对这几张画的看法时,我深刻地知道对于常玉画作的欣赏,我们是有志一同的,但是听到施先生描述他的感想时,我从许多小地方听到了许多他对艺术上细微的感动,那是如此感染我,当时我们觉得爱艺术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而艺术品给人延伸的情感是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的,那时候的施先生是这样,现在的施先生也是这样不变。我还记得那天他描述自己对这些画作的感想时用过的句子,也还记得他联合施太太,把室内灯光调出不同的亮度,与我一起在不一样的光线下,看着常玉的蓝色花朵,我像一个进入天文馆的孩子,虽然就是几张常玉的静物,但是经过他的导览,我彷彿神游在一片星空之中。”
2007年,姚谦第一次以策展人的身份在大陆办了场“东南亚当代艺术展”,在众心捧月中,他只是淡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希望人们能通过展览了解整个大环境,了解新的可能性。某些可能上,姚谦不甘只做个追随者,他的持稳与“叛逆”、柔软与坚毅是对当下的思索与探究,他以这样的姿态减去各种纷扰,呈现出收藏世界里最浓郁的一笔色彩。
0530-00-03
Tips:对话姚谦
R:你的第一件藏品是什么,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姚谦:小时候就喜欢画画,虽然父母不认同我这个爱好,但是艺术品还是可以欣赏的。以前我不喜欢将艺术品和金钱放在一起比较,艺术创作应该是由大家共同分享的。在接触收藏之前,通过阅读艺术馆和相关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第一次观看拍卖展览也算是个小小的奇遇。
在等待朋友聚会的闲暇时巧遇而入,很多在书上、艺术馆看到的作品就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而且可以通过竞拍获得,这让我很惊奇。第二天,我就兴冲冲地跑去参加。买到的第一张作品是刘其伟的《非洲的斑马》。
他本是个台湾动物学家,整幅作品充满了水彩和油画效果,当时价格在2万多元人民币。能够将作品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对于我来说很有成就感。这是我收藏的开始。因为那次拍卖,让我更多地走入画廊,去看、欣赏、理解各种画作。从此之后,我的钱除了正常开销之外,都用来买艺术品了。
R:比较专注哪些类别的收藏?
姚谦:很清晰的方向就是亚洲的西化美术史。一百多年来,亚洲各国纷纷接受西方艺术,以西方的媒介材质进行创作,我对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中国最早的艺术家我喜欢的是徐悲鸿、吴冠中、严文良、林风眠。他们先是去法国,随后以美术教育学家的身份把西方美术带入中国。
例如吴冠中,他的创作应该是心细如丝,像丝绸般作画,都是小笔法,用色概念也非常好。他画海,好像是蓝绿色的,但你仔细看,又是由不同的蓝绿色堆积而来,有波浪的温度,太美了。
印象派也是我所钟爱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巴黎画派。早期的艺术家都曾旅居过巴黎,比如毕加索、意大利的墨得妮亚尼,所以我收藏巴黎印象画派的作品,这与我的兴趣有很大的互动性。
R:具体而言,有没有特别的钟爱?
姚谦:夏卡尔和墨得妮亚尼是我的最爱,可惜买不起。我手上有的,我想提下凯思林,他影响了很多人,他喜欢用绚丽的颜色描写人物。比较有意思的是,我有一张常玉和凯思林画同一个人物的作品,是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姿势,模特儿是在拉丁区工作的女服务生。
我的作品几乎都是通过拍卖公司获得的,印象派在画廊不容易买到,最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苏富比或是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会上竞拍,在购买之前我都会做很多工作。
R:为什么喜欢艺术品,尤其是架上艺术?
姚谦:艺术品对于我来说,阅读内容很重要,读出属于别人的生命精华。即便有机会将它存放在家中,也不代表我拥有它,因为艺术品是独立的,只是暂时保管在我这里,能够近距离欣赏而已,将来还是要进入美术馆的。至于架上艺术,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艺术本身是需要通过手的触动创作,不只是idea而已,就像做个广告片,做个商品。
你可以从中呼吸到艺术家的触动,所以我没办法接受其他形式的作品。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也曾经打动过我,比如《药》,只是我对他的创作概念和艺术价值不敢苟同罢了。
R:其他类型的艺术收藏是否也有涉及?
姚谦:中国传统瓷器里,我收了点民窑,我不喜欢官窑。民窑的东西触感很清晰,创作者画笔随意、自由。还有几件黄花梨家具,比如我收藏的书桌,就是明末清初的黄花梨。我还有个很好的书橱,南方很少见,大概3米高,门面以陶料为主,非常典雅朴素。另外,就是床、榻、坛凳之类的,包浆很好,有精美的雕花。我觉得明末家居与建筑是对应的,它是为房子、为使用者建造的。
R:怎么看待音乐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姚谦:我也算是一名创作者。艺术是来源于创作的,我喜欢艺术品,其实就是在欣赏别人的创作,别人的创作会给我氧份,我也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给予他人灵感,这是互动的吧?如果只是一对一的对立,就很难提创作了。
R:怎么评价当前的艺术环境?
姚谦:现在中国大陆,真正收藏艺术品的人,不是我们能够通过媒体窥见的那些人。我也经常鼓励佳士得、苏富比来中国办专场。自己也做过尝试,但是后来发现,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只是摆在台面上的东西,刚刚开始。
关于印象派,中国大陆可以出到1000万美元买艺术品了,但是买不到。像前不久伦敦当代艺术拍卖,最贵的李西特作品是被台湾藏家买走了。我觉得,可能台湾的藏家关于投资的想法不像大陆这么浓厚。现在整个社会落入了赚钱的气氛中,所有东西都是在较量金钱,人们在辛苦地赚钱,完全无法面对生活。
´,´
张信哲
张信哲:织绣的别样情怀
张信哲认为,多年深藏的珍品如果能通过更多有心之人拥有、保存、展示和研究,对弘扬中华服饰文化,为考证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乃至启发民族时尚新的创意,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绣品情怀
有“情歌王子”之称的张信哲近日可谓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5月1日他在首体演唱会举办的个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他的首次个人收藏专场拍卖也于5月底在北京永乐春拍上粉墨登场。北京永乐此次推出了他的收藏专场——“华彩霓裳——张信哲珍藏清代织绣专场”。
清道光红色缎绣八团喜相逢花卉纹吉服袍
张信哲拿出了其收藏的近80件清代宫廷织绣藏品上拍。这些珍贵织绣藏品均是他多年来从海内外所收集到的,足见张信哲对中华传统服饰艺术的高雅品味和纯朴挚爱,更可以让人们领略他的别样情怀。
张信哲在回忆他的收藏故事时说:“亲历台湾20世纪后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感到了传统建筑、家具、服饰和民俗等宝贵遗产所面临的威胁。”除了通过收藏尽个人之力参与保护之外,张信哲对藏品的研究也越发深入,收藏的热情与日高涨,直到参与欧美及亚洲地区的拍卖等。他的织绣收藏可谓别具特色,个中充满着他在收藏上得到的自豪、满足和幸福。
清光绪紫色绸绣云金龙纹女棉吉服袍
乐坛之外
其实,张信哲的织绣藏品已经连续两季在永乐有少量上拍,只是没有标明拍品的出处。在较高的成交率特别是来自内地愈发浓厚的藏家收藏兴趣面前,收藏家有了乐坛之外再遇知音时的兴奋,欣然同意拿出更多的织绣服饰与藏友分享。
清晚期湖色缎绣折枝海棠蝴蝶纹衬衣
张信哲认为,多年深藏的珍品如果能通过更多有心之人拥有、保存、展示和研究,对弘扬中华服饰文化,为考证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乃至启发民族时尚新的创意,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学术界对传统服饰的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但张信哲的收藏流转有序、品相考究、款式丰富而自成体系,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即便是当一次展览参观,也是难得的艺术文化享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