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国务院批准,6月16日下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的见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蒙古国教育、文化与科学部部长奥特根巴雅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并交换了协定文件。

  保护文化遗产,防止非法盗窃、贩运和走私文化财产,促进被盗文物返还原属国,是人类道德、正义和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期望,更是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并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先后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智利、希腊、塞浦路斯、美国、土耳其、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双边协定的签署深化了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

  中蒙双边协定的签署有利于加强双方在打击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方面的合作。根据协定,中国国土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和蒙古国教育、文化与科学部将分别作为两国政府的专门机构,负责双方在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合作事务方面的具体工作。协定的签署将为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加强中国和蒙古国之间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中蒙两国政府共同合作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对于促进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将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中蒙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特别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修复蒙古国博格达汗宫项目得到了蒙古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好评。此援助修复项目始于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访蒙期间达成两国文化交流协议,中方无偿援助蒙古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维修工程,包括博格达汗宫大门、东西便门的整体维修和彩画、砖照壁维修加固等10个单体工程,是博格达汗宫40年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保护工程,也是中蒙两国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首次进行合作。

  该工程于2006年5月开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安排了专项经费600万元,并委托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负责工程勘察设计和组织施工。2007年10月8日,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维修工程在乌兰巴托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蒙方对此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称修复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工程是中蒙两国首次在文物古建维修领域进行的重大合作,开创了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领域。(中国文物报 文宣)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