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合璧:从悲情到佳话(图)

元代黄公望 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名作,但能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引起普遍关注,甚至声名显赫似乎超过任何一卷古代书画作品,得益于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与新闻记者见面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期待通过历史名画“旷世合璧”,以此喻意两岸统一的愿景。
传统经典艺术名作被赋予政治象征意义,《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使文化界有了某种使命感。
6月1日,《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聚首。一卷曾经充满悲情的绘画 ,在此成就一段文化佳话。
黄公望其人其画
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到1269年,黄公望在这一年诞生。
黄公望幼名陆坚,原是江苏常熟一陆姓人家的孩子,七八岁时过继到浙江螟蛉温州黄氏,年迈九旬的黄父见到聪明伶俐的继子,感叹道:“黄公望子久矣。”这一叹,也就成了继子的名与字:黄公望,字子久。
由于天资过人、博闻强识,年轻之时黄公望希望入吏行政,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后被上司贪腐牵连入狱,多年的牢狱生活对他身心打击甚大,20多年的仕途成虚梦,一时看破世道,不再追逐仕途。后来又成为全真道士,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他的友人、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对他这段生活的评价是:“少有大志,试吏弗遂。”
他为吏时交游权贵世俗,为道时则游历山水,交游更为广泛,隐居与游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他生活的全部。
如果说50岁以前是人生的上半场,那么,黄公望的人生价值是从下半场才开始。50岁学绘画,他开始找到了自己。他的生命与宗教,他的才华与梦想,他的游历与心情都可以一任于山水之间了。
黄公望50岁~54岁之间,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时人甚至认为他的博览与智慧超过西晋文学家束皙,机趣应对则高于曹操谋士杨修。当黄公望游历归于太湖之畔时,贫病来袭,发染苍茫,得万象 于心胸,听任笔墨染意境。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一次从松江回到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无用禅师希望画家为自己画一幅长卷,黄公望应允,开始绘制自己心中的山水。这幅长近十米的长卷,他不能一时写就,居时绘写,云游时思考,经过三四年之后才题款。清康熙时内廷书画谱馆总裁王原祁 在《麓台题画稿》中说,《富春山居图》是经营七年而成,既是黄公望巅峰之作,也是最后绝笔之作。
明朝大画家董其昌也对此画赞赏有加:“子久画冠元四家(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富春山居图》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险遭焚画殉葬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不久,黄公望就离开了人世。据黄公望在该画上的题款称,他把此图送给了好友——无用禅师,因为此画是无用禅师所托之作。
从无用禅师开始,《富春山居图》历经多位收藏名家之手,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不凡历程。
这幅作品于明成化年间传至大画家沈周,遗憾的是沈周却丢失了此画,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为后世留下了“沈周本”的《富春山居图》。再后来,此画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此画传至宜兴大收藏家吴洪裕 。他家有藏书楼“云起楼”,又为《富春山居图》专门建“富春轩”供自己赏画之用。
当时的著名画家恽寿平在其《南田画跋 》中有这样的一段记录:
“吴问卿(吴洪裕字)生平所爱玩者有二卷,一为智永《千文》真迹,一为《富春图》,将以为殉。弥留,为文祭二卷。先一日焚《千文》真迹,自临以视其烬。诘朝焚《富春图》,祭酒,面付火,火炽辄还卧内……”
让自己酷爱的艺术作品作为殉葬之物,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他驾崩时用《兰亭序》真迹来为自己殉葬,吴洪裕也如此效法,倒是应了《富春山居图》“画中兰亭”之名。
第一幅绝世珍品智永的《千字文》,这位爱画如命的吴洪裕是亲眼看着它化为灰烬,而第二幅艺术巨作《富春山居图》一点燃,他可能是目不忍视,也许是天意使然,他背过面去,似乎了却心愿。
就在这时,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快步跑去,从火堆中将《富春山居图》抢救出来。可惜,画卷已被火烧断,黄公望传世名作从此成为残卷,并一分为二。
火烧之前,画卷由8张画纸 连成,全长848厘米 。火烧之后,焚成两截,前段较小,只有51.4厘米 ,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大约有636厘米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乾隆把仿品当真迹收藏
1933年,《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 、南京,最终被运至台湾,在仓库里呆了17个年头后,到1965年12 月才搬入各种条件都逐步完善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仍然保持了运来时的样子。而《剩山图》也在几经颠沛流离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剩山图》,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吴湖帆手中所购得的。今人所见装裱 《剩山图》的《富春一角》长卷,即为吴湖帆整理制作。
《富春一角》长卷的画心《剩山图》,不过长宽几十厘米,但吴湖帆收藏时,在画卷上添加引首、抄录前人题跋、画黄公望像、自述流传经过及题诗等等,整幅画卷已长达数米,堪称《剩山图》的全景介绍。
《富春山居图》还有两幅仿本,即藏于北京故宫的沈周临摹本《富春山居图》和藏于台北故宫的子明卷《富春山居图》。
乾隆皇帝先后得到了《无用师卷》和子明卷,经过身边专家和他本人仔细研究后,他认为,(仿本)子明卷为真品,而(真品)《无用师卷》为赝品。乾隆一生喜爱书画,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上那幅其实是假的《富春山居图》,有人称其为“乾隆爱侣 ,常伴君侧”。
1746年做了太上皇,乾隆在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上所有空白的地方,几乎都写上了题跋,共50多处,反而是真品上未曾留下一处乾隆的题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