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画家罗布占堆:斗室里传承藏文化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让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说这句话时,脸上总挂着笑容的罗布占堆神情格外严肃。


  罗布占堆的工作室位于八廓街一条相对偏僻的小巷内,与街上众多装潢精美的唐卡店和工艺品店相比,这间10平米左右的斗室显得有些另类——没有招牌,也没有店名。


  现年38岁的罗布占堆是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从11岁开始学习画唐卡,这项家传技艺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辈。


  “我从小就喜欢画,不爱上学”,罗布占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爱好逐渐发展成深入的研究。“画工、着色……每一样都是挖不完的学问。”罗布占堆先后拜了三位老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对拓宽我的眼界很有帮助”。即便如此,自己开工作室已有7年的罗布占堆仍觉得远远不够。“做这行,不管到多大年纪都要学,都有改进空间。”


  罗布占堆手头正在绘制一幅78厘米×57厘米的中型唐卡,完成这样一幅唐卡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一幅中型唐卡的售价一般是2万元人民币,有顾客出高价以求速成,都被他回绝。“答应下来很容易,但到时候做不完怎么办?”他指着脸说:“我们藏族人是很看重这个的。”


  对于当今流传甚广的“唐卡艺术”的说法,罗布占堆有不同观点:“唐卡,不仅仅是艺术品,不是能随便发挥想象的。”他对照着一份布满了比例线条的范例反复强调说,唐卡中的用色和人物身材比例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按照传统,学习唐卡之前首先必须熟读‘三经一疏’(《造像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绘画量度经》及《造像量度如意珠》),其中对神佛的体态特征都有明确的描写,这是入门必修课,是画师创作的根本依据。”


  除唐卡之外,罗布占堆的工作室也制作泥佛,“内地和海外的客人订做唐卡的比较多,泥佛主要是藏族信众请回家供奉”。采访时,罗布占堆的两个徒弟——21岁的丹巴加措和33岁的白玛旺青正在捏塑释迦牟尼佛像,他们学艺时间分别是7年和15年。两位年轻人工作时非常专注,只偶尔帮汉语不太熟练的师父翻译一下。


  和师父一样,当被问及是否喜欢所从事的工作时,两人都不假思索地点头,“这是我们的文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