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考古所首次开放文物库房 市民大饱眼福

  “这就是‘釜底抽薪’的釜”,“原来,《三国演义》的演员用错了酒杯”……昨天,在市考古所举办的“走进考古现场”系列活动中,12名文化遗产爱好者参观了陶器库房和青铜器库房,大饱眼福。这是市考古所首次向公众开放文物库房。


  进入库房须经三道关


  “大家进去千万不要使用相机拍照,不要用手触碰文物。”市考古所保管部主任方刚嘱咐道。进库房前,12名公开征集来的市民被分成4组,由考古所工作人员带队参观。


  要进入库房,得经过3道关:进入考古所楼内时,先在保安处签名;在库房门口再次登记;进入库房口,还要将随身物品放置在专门的储物箱内。


  据了解,这是市考古所首次对外开放库房。平时,这里连考古所内的工作人员也难得一进,即使是文物专家来,一般也不进库房,而是由工作人员将需要的文物取出单独研究。


  《三国演义》的道具用错了


  青铜器库房,几乎顶到屋顶的不锈钢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这些是涪陵小田溪等多个墓群发掘出的文物。据工作人员说,文物出土经修复后,要在库房里存放一年甚至数十年,如果外观没有变化了,才会被移交博物馆。


  参观中,一个小盘似的器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个是三国时期的日常生活用具,叫做耳杯。”方刚说,三国时期,人们已普遍使用耳杯喝酒。在目前发掘的三国墓葬里,基本上看不到爵了,普遍都是耳杯。也就是说,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用爵来喝酒其实是不对的,该用的是耳杯。


  “釜底抽薪”有实物


  “这是釜底抽薪的那个釜吗?”有市民指着一套文物好奇地问。“对,就是这个,而且釜的样式各有不同。”方刚说,釜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除了像一口收口大锅的釜之外,还配有釜足,用于架空釜本身,下面则好添柴烧火。


  不过,还有一种釜是可以用绳索挂起来烧的,不需要釜足,而是由2个重叠的锅组成,下面装水,上面烧煮东西。


  百余碎片拼成陶瓶


  在一陶器库房中,存放着将军村墓群发掘的文物。市民们发现,不少文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是经过修补的。陶器易碎,而且体型越大越容易损坏。


  “我曾修复过一件不到一尺高的陶瓶,整个碎成了一百多片,最小的只有胡豆大小。”这位工作人员说,修复时,光是寻找碎片对应的位置,都要花很长时间。


  昨天,除了前来参观的市民,南坪实验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的31名学生和家长也来到市考古所,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拓片,过了一把考古“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