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作品拍卖会落槌 何家英《丽日》780万“最值钱”

  昨天(6月17日),号称是“历年来全国最大规模津派作品拍卖会”落槌,此次拍卖会成交总金额过亿,成交量80%,刷新了全国津派画家作品成交量、成交金额的记录。其中天津画家何家英的《丽日》以780万元成交,成为当场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作。之前两天的预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激情和热情,700件作品让不少市民也是大开眼界,但是更多的则是受到来自投资商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对此,津派画家代表何家英表示,“我的画值不了那么多钱”,现在的艺术品价格涨得太快,这并不是对艺术品的尊重。曾经为拍卖机构验证拍品,居然发现一多半的作品是赝品。


  名家作品受追捧


  昨天(6月17日)上午9:00,天津迎宾馆6号楼门前停满了车辆,其内不乏北京等外地的车。据了解,昨天(6月17日)的大型春拍分为津派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水墨、传家古董珍玩4个主题,拍品近700件,在拍卖会场,不到500个座位座无虚席,门口、走廊里也都站满了人。


  拍卖会开始还不到一小时,著名画家何家英的巨幅写意作品《丽日》在经过近30轮竞拍后以780万元的高价成交,同时也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据了解,该作品创作于1988年,约24平方尺,是何家英较少见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从乡村小景中提炼出纯美圣洁的境界,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精巧的场景设计使得人物与背景浑然一体,并经多次出版著录,因此深受藏家喜爱。而此次拍卖会共征得何家英工笔和写意作品近40件,在以往拍卖会上也属少见。


  此外,孙其峰、赵松涛、范曾、霍春阳等名家精品均得到收藏爱好者的认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近期拍卖情况来看,总体上竞拍者表现得比较理性,拍品成交价多处于正常价格范畴之中,也表现出稳定的涨幅。


  小幅作品升值快


  据介绍,文化艺术品拍卖近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为该行业带来了一些变化。首先,由金融领域转入的投资者非常关注名家精品,只要作品好则不惜血本,因此助推了精品的大幅升值。


  同时,由于部分“新人”加入,低总价,适合“初藏者”的小幅作品备受欢迎,昨天(6月17日)何家英小幅作品《冬季》最终以90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00%。


  何家英简介 擅长工笔人物,津派著名画家。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


  何家英:


  “我的画值不了那么多钱”


  艺术品价格增长速度不正常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近些年来,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你觉得艺术品的价格是否虚高?


  何家英: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遭到打压后,一些人将投资目标转移艺术品上,所以现在有些人对艺术品的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1993年左右,我的一幅7平方尺左右的作品在深圳卖到4.5万元,但是最近我的一幅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是890万元,但后来又以1600万元被另一位买家买走。十几年的时间,价格涨了几百倍,这种增长不正常。


  大部分利润并未进画家口袋


  快报:一幅画作离开画家后,便到了收藏家手中,然后辗转到了拍卖会上,那么最终拍卖出去的天价艺术品谁会获利呢?


  何家英:卖家获利。这其中获利的空间很大,比如原价800万元的画作卖到1000万元的话,这个差价基本都到卖画藏家手里去了。


  呼吁拍卖法律应当更加完善


  快报:这些年来,你觉得周围的赝品多吗?怎样能够抵制这么多赝品?


  何家英:这些年来,赝品确实很多。曾经给某个拍卖机构做拍品验证,发现落款是我的拍品中一多半作品竟然是赝品。现在国内关于拍卖的法律不完善,所以赝品的数量挺多,如果有明确的法律来重罚造假画的人,那么赝品就不会如此猖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