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家的爱国主义和提升艺术品的价值
去年春天,《精日传媒》建议香港的拍卖行可以采取一种新的策略去吸引中国收藏家,并通过提供更多的广为人知的历史统治者如清朝乾隆皇帝时期(1711-1799)的历史文物以博取中国超富有人群的爱国情操。内地收藏家对乾隆在位时期的文物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乾隆在位时期的扩张成绩也获取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相比晚清的“动乱年代”。 在近期香港及其它地方的拍卖会上,内地收藏家显示出对乾隆时期花瓶、印章和家具的特别眷爱。
今天,《纽约时报》着眼报道了中国新富对于乾隆时期持久魅力的追捧,而不少人是才加入到中国正蓬勃发展的新兴收藏家队伍当中的。文章结论认为,在全球都在追逐拍卖会上特定历史文物的时候,中国富豪对这些文物的热情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投资,也是一种“身份的迷人徽章”。来自《纽约时报》:
最令人惊讶的大汇演在香港举行,这里也是苏富比精心挑选艺术品以吸引中国新兴的收藏家,而这些收藏家正致力于不惜代价地收藏中国古代皇帝的文物。
艺术不是真正的根源。三十年前很难引起轰动的另一个时代的物品如今正被众人追捧。
……
更多证据表明中国人对皇室象征的迷恋可以用瓷器来证明。
最不寻常的例子是一对双葫芦形状的花瓶。已故纽约著名的收藏家J.T. Tai (中文名为戴润斋)在1971年伦敦的拍卖会上以1,680英镑(相当于时价4,200 美元)购买了这支花瓶。花瓶底部以铀印制的乾隆方印表明了这支花瓶是被用于皇宫里的。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可能不会出售这支花瓶。
在10月7日,中国最杰出的实业家张永珍显然是下决心要带走这件帝王时期的装饰品。她以3215万美元购买了这支皇上的花瓶,而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在拍卖会上成交的最高价。
爱国主义已被证明是古董拍卖价急剧上涨的一个推动因素。稀缺是价格上涨的另一推动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富加入到拍卖的队伍当中,许多中国收藏家认为以高价竞买这些在未来几年会更加稀缺的物品将会是一个聪明之举。然而,这并不只限于古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和当代艺术市场。
正如《精日传媒》近日指出的一样,即便在遭遇了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环境已大为改善,特别是像张晓刚和刘烨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创了新的销售记录,以及有71%的受访者在近日ArtTactic的信心调查问卷中表示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积极态度(相比于2009年2月有73%的受访者持负面看法有显著上升)。
如《新闻周刊》今天所述,这种改变源于中国及海外收藏家对中国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趣日益增加:
中国收藏家和海外收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着迷。尽管艺术市场在经济衰退时经历了自然调整,但也很快再次回升。苏富比在10月举办一场其有史以来最好的亚洲艺术拍卖会(包括手表和葡萄酒),并进账了4亿美元。
除了对艺术本身的兴趣,中国收藏家之所以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表示乐观的决定因素是对中国经济本身的信心。正如ArtTactic最近的调查显示,促使中国当代艺术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增长。尽管有迹象表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正在降温,但它仍然有望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像通货膨胀等问题不但不会令中国收藏家怯步,反而会使他们在未来几年内更多地将投资多样化至艺术品和古董上。
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收藏家纷纷以高价追逐乾隆花瓶和刘烨的绘画。如果说竞逐乾隆花瓶是受爱国主义驱使的话,那对中国当代艺术(如刘烨的画)的热情则是源于对经济的乐观情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