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先思而后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山论诗(国画) 吴琴木

  收藏是民族文化进步的象征,它是人们重视历史与文化的积累,贮存前人的智慧和社会历史演变的信息,并从这些文物财富中汲取精神养料,增加民族凝聚力,从而面向新时代、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是否善于收藏,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判断人们的文化修养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之标尺。


  南朝诗人王僧孺曰:“静悟空有,同观贞俗。”取法于斯的江苏永信集团静悟堂,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领域颇多手笔,收藏近现代书画、紫砂精品等不下千件,蔚为大观。不久前,静悟堂拿出部分收藏在吴江博物馆展出,使广大吴江市民能亲眼目睹近现代名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关山月等的作品真迹,共享丰盛的艺术盛宴,更被称为一段佳话。


  其展出的艺术珍品中,有近现代乃至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00多幅、经典紫砂壶藏品20多件,还有10多件精品犀牛角雕件,展品规格之高,创下吴江博物馆历年展览之最,在国内同类藏品展中也堪称精粹。郭沫若、弘一大师、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的书法,徐悲鸿《五马图》、吴作人《金鱼图》、齐白石的墨虾、李可染《放牧图》等,体现了不同的人文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谓香溢满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现场观看后大为赞赏,“盛世收藏本是一件幸事,而能将个人藏品与家乡人民一起饱赏,殊为难得。”


  “艺术者,文、书、画、雕云云,是以为艺者必先思,而观者亦有悟也。”静悟堂主人徐胜永认为,对于真正热爱艺术者而言,“思”“悟”的文化理念应该贯穿始终。


  徐胜永涉足艺术领域是从玩紫砂开始的。企业发达、家族殷实,他的起步虽不乏辛苦却堪称顺利。但年轻人总不免浮躁,为了去除躁气、追求内心的平和淡定,他经朋友介绍开始接触紫砂,希望通过泡茶、养壶等自然的过程来达到磨练心境的目的。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把玩和交流,紫砂包浆、色彩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仅给自己的心情一个释发的空间,也促成了他内心的巨大转变。从泡茶到把玩紫砂壶,从认识当代名家的紫砂精品,继而开始收藏近现代名家如顾景舟、何道洪的作品,再到将明清紫砂大师时大彬、杨继初作品收入囊中,他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不同时代的紫砂精品,被其间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所吸引。“尤其是近现代大师,这一代人的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传统,又表现出深刻的时代变迁。”对他们的认识越深,就越坚定了他在近现代艺术品收藏方面的决心。


  书画如今占据了静悟堂收藏的半壁江山,而尤以中国近现代名家为重,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乃至徐悲鸿、李苦禅、关山月、钱松喦、吴作人、李可染、黄胄等的代表性作品均有涉猎。而由于自身的局限,对于每件收藏,他常常要提前做半年多的功课,遍访各地博物馆,观看艺术家的作品真迹,仔细研究艺术家作品的特点并加以归纳,查阅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等等,最后再作决定。


  比如为考证一幅齐白石的《采菊图》,他遍寻各地,终于寻得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的《齐白石书画集》以为参照。而一件徐悲鸿的《五骏图》因为一个画面中呈现了徐氏不同特点与动感的骏马形象,更是被他引为至宝。展厅内弘一大师的一副对联十分醒目,“他出家前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徐胜永表示,自己在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收藏方面也颇成规模。


  盛世兴收藏。当今的收藏领域,藏家聘用美术界人士以“顾问”的现象很多,但像徐胜永这样,以一己之实践,通过收藏的全过程去学习美术史、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人还十分难得。与那些出手大方的投资客相比,这样的方式更符合收藏精神,也增添了一种人文的气象。只有热爱文化之风兴盛于收藏界,艺术品收藏才是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在当天的开幕式上,静悟堂还向吴江博物馆捐赠了吴江籍著名画家吴琴木的一幅山水立轴,以充实该馆的收藏。


  徐胜永说:“所谓艺者贵有静,亦需有悟,悟者出神也。” 丹青艺彩皆精神,静悟堂中观古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