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名誉权 范曾赢了官司

  批范曾“流水线作画” 成被告 郭庆祥不服一审判决已上诉

  昨天记者获悉,此前在昌平法院公开审理的范曾诉郭庆祥、谢春彦及文汇报诋毁名誉权一案已宣判,郭庆祥被判败诉,而范曾的其他请求被驳回。对此结果,范曾的代理人表示不便说明,但败诉的郭庆祥却表示不服本判决,并已经向一中院提起上诉。

  名誉权受侵 范曾获赔7万

  昨天记者获悉,6月7日,昌平法院一审审结了范曾诉郭庆祥、谢春彦、文汇报案,法院判决被告郭庆祥向原告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范曾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驳回了范曾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指出,郭庆祥此前在《文汇报》发表的涉案文章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作出了贬损的评价,如“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造成范曾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此外,法院还指出,郭庆祥曾收藏范曾的作品,二人是交易的双方,交易行为中存在商业利益,故郭庆祥称自己的文章是纯粹的文艺评论的观点,法院不予采信。

  维护文艺批评 被告上诉

  对此结果,记者随后致电范曾的代理人,对方表示不便说明,而郭庆祥却称不服,并已向一中院提起上诉。郭庆祥说:“这个判决结果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案子的输赢对我个人并不重要,我上诉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文艺批评。”

  他称,自己写涉案文章时,未指名道姓,只是就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伪艺术的现象做批判,并不涉及个人。郭庆祥还表示:“1994年,我曾受朋友委托,帮助范曾渡过难关,同意购买范曾200幅作品。没想到一个月后,他就通知我去取画,我当时拿到作品就觉得画的内容很相似。我专门去了他的画室,当时的场景让我非常惊讶。”郭庆祥称,自己看到了画室内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作品,而正在作画的范曾则是先在每幅画上画头,然后再逐一画嘴、眼睛等。“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的作画方式和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就跟机器似的。就是因为我当时收藏了他的作品,才有机会看到他作画的方式,这与法院所说的商业利益没有关系。”

  郭庆祥表示败诉对于艺术评论无益,“我这次输了,那么今后人们写艺术批评时就要认真考虑会否被告上法庭,这样对艺术界的百家争鸣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晨报记者 荀觅

  ■相关人物

  范曾:生于1938年,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当代诗、书、画巨擘。

  郭庆祥: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有十几年的收藏历程,他和其公司被称为中国拍卖市场最强劲的买家。据称他的藏品囊括了近现代中国书画的众多大师精品。

  ■案情回放

  称名誉权受侵犯 索赔520万

  去年5月26日,郭庆祥在《文汇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及一位“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其实才能平平”,并指出“流水线”作画现象。同年6月24日,谢春彦在《文汇报》上也发表文章称“以卖得火、吹得火、势得牛的范三官人为例,那种华而不实,稀缺内养……”。对此,范曾认为两位作者及文汇报直接攻击他的人品、艺术才能等。为此,范曾对郭庆祥提出了500万元的精神损失赔偿,对谢春彦提出了20万元的精神损失赔偿,并同时起诉了文汇报,要求对方向范曾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该案于4月22日在昌平法院公开审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