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直波碉楼灾后保护维修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

  在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官寨碉)保护维修工程进行了实地评审验收。通过现场勘察、听取汇报、查看资料,专家组认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符合设计要求,维修质量较好,达到了预期的保护维修目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直波碉楼位于马尔康县松岗镇,东距县城十五公里,地处川西著名的嘉绒十八土司之一的松岗土司官邸所在地,由直波八角南北碉楼、松岗土司官寨东西碉楼等4座碉楼组成。直波碉楼建于清代中叶,石木结构,是碉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为该地区的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民族建筑史研究价值。1989年,直波碉楼被列为阿坝州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包括直波碉楼在内的藏羌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损毁。直波碉楼官寨东、西碉均有不程度垮塌,墙体多处裂缝,文物严重受损,存在安全隐患,并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威胁。为此国家、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庚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察,提出了紧急抢险的保护措施。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组织全国部分知名的书画家(其中大部分为苏先生的作品)通过义卖,特为“松岗直波碉楼抢救保护工程”慷慨捐助了200万元抢救保护资金。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组织四川灾后文物保护专家组评选确定了松岗直波碉楼抢救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
  
  直波碉楼(官寨碉)保护维修工程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2009年10月完工,历时12个月,在实施工程中坚持“不改变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运用藏族建筑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传统技术,最大限度的保留、还原碉楼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其原有的面貌和气质。
  
  直波碉楼保护维修工程的实施,使文物建筑病害得到有效治理。同时,通过维修保护工程的开展,使传统建筑砌造工艺得到传承,并在当地广泛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  杨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