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合璧《富春山居图》成功问世
2011年适逢纪念辛亥百年和建党九十华诞,6月1日,《富春山居图》将在台北迎来分离361年后的首次“合璧”,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苦试制,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梦湖与著名山水瓷画大家杨曙华跨界联袂,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陶瓷之上,完美演绎了中国水墨山水与陶瓷艺术的融合之美。2011年5月29日,《富春山居图》珍藏瓷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面向社会盛大展出,以江山合美、天下圆满的美好寓意,祈福祖国的美好未来。
《富春山居图》珍藏瓷整件作品由景德镇文物局、中国山水画研究院联合监制,北京荣会艺术中心出品,瓶高约56.5厘米,口径约22.5厘米,底足约23厘米,突破性采用“7501”瓷质、神秘釉中工艺和创新的“将军瓶型”,将原画全部精华巧妙结合、精心布局,以通景构图配合精妙留白,淋漓极致地将水墨山水技法与陶瓷技法完美融合,再现了黄公望原作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画面峰峦迭起、势伏雄强、江流沃土、沙町平畴,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亭台小桥,远景近物各得其所。瓷画“景随人迁,人随景移”,面面皆有风景。同时,作品将国画、陶瓷、书法、诗词、印章等艺术元素巧妙融合,表达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与对美好河山的无限赞美。
《富春山居图》珍藏瓷采用釉中技艺,经1380度高温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之后釉面封闭,由于彩料熔入后能够产生较强的晕散,不同颜色也能互相交融,极其类似水墨彩料在宣纸上的效果,用来表现水墨国画作品,其效果令人叫绝,达到“笔墨纷披,苍茫简远”的艺术境界,出色表现了黄公望原作色墨的神奇韵味。作品远中近景层次分明,林峦浑秀,草木华滋,立体感极强,散发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富春山居图》珍藏瓷主创杨曙华说:“《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我们花了半年多时间解决了构图、设计、布局等诸多难题,又耗费了半年多时间进行了多次试制,再创作的过程非常艰辛。”
被誉为“画中兰亭”的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完成于公元1350年,距今已整整661年。从《富春山居图》面世的那一刻起,它便开启了充满传奇色彩的颠沛流离之旅。六百年来,从达官显贵到文人墨客,从收藏大家到帝王皇室,痴迷者竞相追逐。几经波折辗转,不仅曾被明朝末年的收藏家吴洪裕因极度喜爱而焚烧殉葬,更曾因被乾隆皇帝“误认”才没有题诗作赋,从而保留了原作的完整。360年前,《富春山居图》断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今分别藏于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分离两岸,为世人所扼腕叹息。温家宝总理也曾情真意切地表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期盼两幅画作可以再度合二为一。(雅昌艺术网转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