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临宋徽宗雪江归棹图》1150万落槌

  新浪收藏讯 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于非闇《临宋徽宗雪江归棹图》以1150万的落槌价被3232号买家收入囊中。该作品的估价为1240万。

  作品介绍:于非闇《 临宋徽宗雪江归棹图》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借古开今”的代表人物,于非一生对摹古极为看重,他把古代传统视为自己创作的思想资源,通过反复地研究追求高古的艺术境界。1937年他参与了汪慎生、张大千黄宾虹等人倡导的“北京古物陈列所”的创建,并加入了由钱潼担任所长的“国画研究馆”担任导师,带领年轻人一起研究名作,临摹古画。开馆八年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此期间,于非也得以接触大量古代美术珍品,在临摹研习中为未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临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就是这一时期于非的摹古精品。值得注意的是,与同一时期画家针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大量创制所不同,《临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却是其山水画的仿古之作,不仅在数量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对于全面探究于非闇艺术创作面貌,尤其是对于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认识和创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于非癸未年的自题,该卷是1943年画家的仿古之作,仿古的对象则是北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北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在民国时期尚有数个图本流传,其中一本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卷尾有蔡京、董其昌、王世懋、王世贞和乾隆帝等人的题跋,清代为内府收藏,入编《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书。其它数本则现不知所终,学界应进一步加以关注。通过于非在作品上癸未(1943年)、甲申(1944年)和丁亥(1947年)三则跋语,可知画家于民国期间曾经目历过至少三个图本,既通过题跋式的记录为后人保留下了有关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的传承史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于非闇当时能够接触到的古代艺术品数量之多、内容之广。通过跋语还可以看到画家对于古代文史知识的娴熟,对于古画鉴赏能力的高深,从而展现了于学者型画家的别样风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