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礁一号文物吸引市民目光

  (记者 胡苏)为了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和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90周年纪念日,福州市博物馆自4月初开始举办“福州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重点展出243件“碗礁一号”出水文物。一件件古代陶瓷艺术珍品,吸引了众多榕城市民的目光。

  据福州市博物馆解说员林晶介绍,这批“碗礁一号”文物大部分为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涵盖了花卉盘、将军罐、三足炉、筒花觚、欧式小花瓶等,且纹饰精美、釉色莹润鲜亮,堪称清代民窑青花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自4月初开展以来,‘碗礁一号’文物就成为我们博物馆的焦点,每天来参观的市民有五六百人,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这批文物而来。”林晶说。

  精美绝伦的青花冰梅纹罐、高80厘米的大将军罐、带有欧式情调的高脚杯……一件件色泽优雅、造型优美的“碗礁一号”青花瓷,令众多参观者赞叹不已。

  17日下午,记者在福州市博物馆遇到了正在品赏瓷器的福州市民陈丽群。她告诉记者,“‘碗礁一号’文物名气太大,但不亲眼所见,远远无法想象康熙民窑青花的清丽秀雅。”

  2005年6月,载有大量清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的“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在福州平潭海域被发现。不幸的是,在考古发掘之前,船上文物已被不法分子疯狂盗捞,其中一个船舱甚至被洗劫一空。后经抢救性发掘,“碗礁一号”先后出水古代瓷器等文物1.6万多件。

  福州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海上商贸要道,海内外商船多由此出入。但福州沿海岛礁棋布,地形复杂,台风季节性气候变化多端,船舶在此海域沉没现象时有发生,却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宝藏。

  据林晶介绍,此次“碗礁一号”文物展充分展示了福州水下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对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及古代陶瓷史、造船史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陈丽群说,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清康熙景德镇青花瓷器炉火纯青的烧造技艺,代表了中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而“碗礁一号”文化瑰宝的劫后余生,更告诉我们依法保护国家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