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记忆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从1977年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
对博物馆而言,记忆是第一个关键词。博物馆是记忆收藏之地,它保存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人类由弱变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博物馆同时也是记忆寻觅之地,它总是能让参观者在寻找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有记忆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不能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是最好的记忆工具,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今天的鲜活历史,诉说着人类世世代代拥抱美好生活的追寻和企盼。无论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还是美国的蟑螂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德国的微缩火车乐园,正是这些遍布世界各地或大或小、或高贵或“卑贱”的数万座博物馆,搭建起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记忆家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人们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不仅是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艺术宫殿。透过浸透着岁月包浆的每一件展品,参观者更可以看到人的高贵,人性的圣洁和人类灵魂的灿烂。逛一逛如此恢弘博大的博物馆,无论对谁来说,美国人或是柬埔寨人,伊朗人或是新西兰人,都会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美妙的人生体验。徜徉在精美绝伦的石雕、铜像、银器和书画之间,人们禁不住会去思考:我是谁,要往哪里去,又从哪里来?
博物馆的记忆属于当代。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博物馆记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抚摸记忆是为了认知过去,而认知过去则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未来。博物馆的记忆要与当代现实生活,首先是与启蒙和育人紧密连接起来。绝不能让博物馆门可罗雀!博物馆不该是静无声息的“死”文物,它需要生机勃勃地“活”起来!它要成为教师的课堂,学者的讲坛,小说家和诗人朗诵作品的舞台。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博物馆永远是繁忙的,它有义务和责任将孩子们请进来。按照欧美一些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安排,某些历史课是一定要搬进博物馆的,艺术、自然、生物等课程也与博物馆息息相关。
博物馆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分享――记忆的分享。作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物化了的人类起源、文化兴衰和社会演变,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教育学家们指出,美国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令人瞩目,肯定与他们频繁体验博物馆、利用图书馆有关。对孩子们来说,博物馆是什么呢?即使不是另一所学校,也是最好的校外辅导班。
珍藏历史――博物馆的记忆诠释传承。启迪未来――博物馆的记忆孕育明天。当我们从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中,领略和感受到“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厚重博大时,我们的心灵深处肯定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那样伟大的文明竟然可以消逝得无影无踪,它与我们今天的文明究竟有无关联?文明从来不是一种样式,一种形态。世人要学会尊重自己不曾了解的思想、观念,学会爱戴自己不曾体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世界是多元的,记忆是多元的,博物馆也就必然随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整个世界都加入到探索和发现历史记忆的事业中来吧!这一共同事业终将引导人类去敬重、爱护不同的历史记忆,并从这些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历史记忆中,去挖掘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