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辰春拍“虎啸”两琴观后

  几天前, 华辰拍卖公司邀我先去鉴赏今春将要开拍的两张传世古琴。当打开琴囊将琴取出之后,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不是故友吴门徐忠伟先生的镇宅之宝么!记得十几年前,为编辑《中国古琴珍萃》一书,我曾专程赴苏登门观赏其古琴藏品,从中选出两琴,登录于书内。观赏之余,从闲谈中得知忠伟先生实系我的同门师兄。他早年在家乡常熟和上海两地从吴景略大师学琴,深得其传。师兄已仙去多年,今忽见两琴,睹物思友,其情其景,似又重现眼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元 仲尼式虎啸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代 仲尼式朱致远琴


  两琴中最值得注目的当然是仲尼式“虎啸”琴。这张琴原是吴门著名园林设计家兼琴家汪星伯的旧藏。汪氏系吴门藏琴大家,其藏琴甚多,且不时有珍品——如唐琴“铁客”等流出,为他人所得。“虎啸”与另一张明琴“风雷”,就是他无数藏琴中一直相伴最为珍惜之物。我记得二十多年前,吴门著名琴家吴兆基老伯对我说:“我有个老友,他有一把宋琴和一把明琴,想找个爱惜琴的人托付给他”。不久吴老伯就托人把“风雷”带了给我。随琴附有汪老亲笔写的一张字条,说明他托付的心意。后来听说那把“宋琴”——就是“虎啸”,就归徐忠伟师兄收藏了。


  这张琴的形制属仲尼式,其造型阔大厚重,肩宽腰窄,明显带有宋琴旧风。其髹漆工艺属传世八宝灰琴中难得的珍品。黑栗壳色底漆,外罩斑驳褐色表漆,漆胎较厚,在绿松、青金、白玉的碎粒间,杂有数量甚巨颗粒较大的金粒。琴体重量异于常琴,其奥妙也许就在这里。其断纹形状特异,属大蛇腹断间杂细密流水断。腹内纳音突出,琴体虽重,漆灰也厚,但其发音声如金石,洪鬆透润,音质古朴浑厚,韵味悠长,在传世琴中实为极罕见之品。其制作年代,过去我在《中国古琴珍萃》书中,仅将其腹款“赤城朱致远制”如实列出,并未指明其制作的确切年代。现从其造型来看,与其他朱致远中后期的琴明显有异,似带有宋琴的某些特征。其侧墙两侧尚有破腹重修而留下的裂纹。其隶书题款的字体,也与其他朱致远琴的楷书题款明显不同。因此,该琴有无可能是后人不明该琴的确切年代,因慕朱氏制琴盛名,剖腹作伪添刻而成的弄巧成拙之作,或是朱氏沿袭宋风的早期佳作?尽管留此疑窦,仍不失为传世琴中极为难得的佳品。


  另一张无名仲尼式琴,其造型端庄匀称,肩宽腰长,带有朱氏中早期琴的典型特征。其髹漆工艺与其他朱致远琴大体相同,黑栗壳色漆,鹿角灰胎,内杂银硃。其断纹属朱致远琴常见的细纹断,通体完好无损,尚保持着朱琴原貌,在传世朱琴中并不多见。腹内纳音旁刻有楷书题款“赤城朱致远制”,字体与其他朱琴完全一致。制作工艺精巧,池内纳音突出,面板弧度符合“前一指后一纸”的制作要求。发音清越恬美,韵深意浓。按弹之下,手感甚佳,确是一张极为难得可供演奏的好琴。


  有缘者若能得之,正其时也。


  注: 作者吴钊系中国琴会会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