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眼中的刘光启

刘光启先生12岁从老家河北冀州来到北京琉璃厂,在鉴光阁古董铺做学徒。解放后才经介绍到天津金石山房继续参加字画店的鉴定工作。在解放前,刘先生就与启功先生有所相识。刘先生经常见到启先生在琉璃厂买书、看字画,也曾和启先生有过交往。那时候毕竟年纪很小,只是有所见闻,最初的相识。

解放后,启功先生成为了国家文物局顾问,刘先生在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做书画鉴定、验关等工作。二人慢慢在工作中建立了很厚的友谊。启先生比刘先生年长20岁,启先生在全国讲课时都让刘先生为之板书。有什么古体字、异体字、难写字都由刘先生为之书写,直到后来开始写简化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鉴定委员会委员专家,在全国进行巡回鉴定。书画组中的专家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如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傅熹年等,最年轻的就是史树青和刘光启两位了。各位先生在看到不同古代书画作品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一次看到一张不知道是什么名头的画家所绘的一张作品,启先生知道刘先生出身琉璃厂,自学徒时脑子好背了许多历代书画家“名头”,就问刘先生:“小刘,你来看这个人是谁?”刘先生一准能把此人的简历生平倒背如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政协会议上与启先生交谈。高谈阔论之余总是会说到伤感之处,问启先生道:“先生百年之后,又有谁能胜任书画鉴定这样的工作呢?”启先生笑答:“你们的半个老乡,天津文物处的刘光启。”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