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大师市场话语权何时回归内地?

  编者按:提起赵无极、常玉、朱德群为代表的一批海外华人大师,一般收藏家对他们应当不陌生,这批海外华人艺术大师的作品屡屡出现在港台拍卖市场且频频创造纪录,尤其是如旅居法国的90岁老画家赵无极一直雄居中国在世艺术家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首位。近几年,内地拍卖行已有意识地把触角伸向这一板块,尤其是赵无极、常玉和朱德群这几位华人大师,他们的作品在内地已然有了不俗的表现,海外华人艺术大师话语权仍在港台地区还是移到内地?


  海外华人大师作品海外内地市场差异存在


  近几年海外华人大师的作品在内地逐渐崭露头角,但其身价纪录更多是在海外市场创下,本刊记者试图从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对这三位海外油画大师作品拍卖纪录进行对比,以此来梳理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存在的差异性。


  2008年春拍至2011年春拍(HK苏富比春拍结束为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时间上跨度看,赵无极无论是上拍量还是成交量都是首屈一指,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这与其创作精力丰沛有着直接关系,他的油画是拍卖场或画廊间竞逐的标的,从总成交额趋势可以充分证明。朱德群次之,上拍量呈V字形,而成交量却直线上升,成交总额呈倒V字形,朱德群和赵无极有同校情谊,两人长期旅居巴黎,但二人的价位仍有相当差距。惊喜地是,从2011年目前拍卖的现状看,成交量和成交总额都有不俗的表现。比起赵无极和朱德群,常玉上拍量最少,三年多时间上拍量仅有30件,成交量却是大步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常玉的单幅作品价格极高。从上拍量看,这三位艺术大师的上拍量基本成增长趋势,上拍量多,成交量多,成交总额高,也就预示着有更多的藏家愿意把作品重新放回到市场上,内地拍卖行就有机会征集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其掌握这一板块话语权的必要条件就更为充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空间跨度看,这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上拍地区主要在香港,其次是台湾地区,内地最为薄弱。中央美术学院赵力针对被港台地区主导的早期油画市场总结了几个主要主要因素。首先,不同于内地近年才开始,全亚洲高端藏家集中的台湾地区在20年前,也就是亚洲经济飞速增长时就开始了华人早期油画作品收藏,以帝门画廊和大未来画廊为代表的艺术机构花费多年的时间探寻和研究美术史脉络,相比美术研究者,他们更有财力也更有切身的动力。无形中对美术史的梳理也起到重要作用,这是这批机构将优秀的华人早期油画推介给藏家。而在海外拍卖行进入香港地区之后,早期油画也由于其清晰的学术梳理和重要价值被香港拍卖行所重视,香港苏富比以及佳士得更是在多年前就开设了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而内地却未出现这样专业美术馆级别的收藏家,大多内地藏家都偏好于稀少的古代绘画珍品以及暴涨的当代艺术作品,更令人无奈的是内地藏家们并未意识到早期油画对于中国油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是罕见并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早期油画作品在内地拍卖也因为不被藏家所熟知便只得以较低的价格被港台买家收走。因此,经过长期积累,大量的华人早期油画作品都集中在港台地区。


  海外华人大师定价权仍在港台地区


  赵无极成交最高的十大作品均出现在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其中香港地区以8席独领风骚,台湾地区分得2席,但赵无极的最高成交价格出现在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代表作品为2009年12月6日拍卖的赵无极1964年作的《17.4.64》,成交价格为3363万元;内地最高成交价格出现在2010年12月5日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为赵无极1961年作《5.12.61》,成交价格为1288万元,在最近三年的成交价格中排名第15位,预示着这位华人艺术大师作品的话语权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


  赵无极作品拍卖成交前十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德群成交最高的十大作品出现在中国香港、台湾及北京地区,其中香港占据7席,以绝对优势领先;台湾占据2席,列居第二;北京占据1席,其中朱德群的最高成交价格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其2009年11月29日,朱德群1990-1999年作《雪霏霏》,成交价为4005万元;内地最高成交价依旧诞生在2010年12月5日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秋拍大拍,为朱德群1997年作的《稳重》,成交价为448万元,在最近三年的成交价格中排名第9位。


  朱德群作品拍卖成交前十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玉成交最高的十大作品均出现在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其中香港地区以绝对优势占据前7席,其次台湾占据第8-10席,其中常玉的最高成交价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以2010年11月27日拍卖的常玉1950年代作《青花盆与菊》为代表,成交价为4583.8万元,遗憾的是,内地近三年没有这位艺术大师的任何拍卖成交纪录,仅在2008年6月15日由北京中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了常玉的《静物瓶花》,但最终流拍。2011年匡时国际春拍从台湾地区征集的常玉《曲腿马》,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也成为常玉作品能否在内地成功“登陆”的标志之举。


  常玉作品拍卖成交前十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地市场追捧海外华人作品已成趋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玉 曲腿马


  2011年3月29日,《99匡时会客厅》针对这一话题,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与匡时拍卖副总经理尤永在2011年3月29日展开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作品在内地受到追捧。尤永认为,首先,在著录方面,以赵无极、常玉和朱德群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大师都有着清晰的著录以及学术梳理。20世纪80至90年代初,一批台湾画廊(如帝门画廊和大未来画廊)和藏家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早期油画作品和梳理其背景资料,这类大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可经考证,因此买家对于这类作品无须有假货的担忧;其次,中国早期油画作品的稀缺性。在百余年的中国油画发展史中,由于第一代老油画家颠簸于异国与本土,老油画损失惨重,画家后代或者低调行事,或者不谙艺术,国内老油画资源在20世纪末的中国国内几近荒芜,更谈不上市场。若以千余年中国书画历史相比,早期的油画作品就相当于珍贵的宋元时期书画一般,代表着中国油画最初的探索过程以及变化。


  赵力表示,内地逐渐成熟的藏家已经意识到系统的收藏,而海外华人艺术家的油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的需求使得内地拍卖行加大了征集海外华人油画的力度,而现在在市场中成交的作品会成为一种标杆,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以这种标杆作为收藏或者送拍的坐标。匡时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尤永进一步补充,虽然内地拍卖公司并未能较早地开展早期油画方面的工作,但与海外拍卖公司相比仍有着强大的优势。不仅因为内地丰富的学术资料是查证早期油画的强大后盾,内地拍卖公司在专业性挖掘上也有着巨大潜力,而且随着内地艺术文化活动的推广以及内地收藏家对于海外华人大师油画认识的加深,好的早期油画作品开始流往内地,而美术馆和资深藏家断然不会再错过机会。


  综上所述,上述三位海外华人的作品定价权几乎仍在香港地区,然而,内地拍卖公司已逐渐开始抢占早期油画这一绩优股,从2010年秋拍开始,内地拍卖公司对其已经有一定的发言权,对此尤永乐观地表示,当今全球市场一体化,中国藏家在国际市场中非常活跃,在海外市场中有不少海外华人油画是内地藏家购藏的,因此这类艺术品出现在内地市场上拍出好成绩并不奇怪。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内地在此类艺术家的作品的定价上会更有发言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