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派陶艺家万志群小记

  □ 陶哲  卢燕

  紫砂界德艺双馨的后起之秀,象阳春三月的桃花一样放艳;象冰雪风霜中的腊梅那样喷香,使紫砂这朵奇葩万紫千红,长盛不衰。在众多名师巧匠中培养出来的得意门生中,当推青年陶艺家万志群。先由书画入门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紫砂艺术。

  一对《六方鱼尾瓶》上面镌刻的山峦奇峰和秀水绿地,可以与当年徐达璋的名画媲美。万志群在雕刻这对六方鱼尾瓶,可以说是费尽心思。这对瓶大小一致,颜色古朴。为了能与这样古色古香的壶相得益彰,他选择了古意盎然又大气磅礴的中国山水画,高耸入云的山峰连绵不绝,峰峦浑厚、势壮雄强,既配合了瓶的古典韵味,又增强了瓶的气势。在制作过程中的蕴藏(腹稿)、构思、立意,不能不说他已具备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风范。过去紫砂界有种说法:制瓶称为师,制壶叫做匠。制壶可以做“光货”,而制瓶必须集书法、绘画、雕刻、泥塑等艺术于一身,由于制瓶入门难,因而制壶反倒成了进入紫砂界的“捷径”。70后万志群凭借自己书、画、刻扎实的功底,实为紫砂界崭露头角的新秀。万志群的花瓶工艺,瓶面上书、画、刻等功一齐发力,使整个瓶体变成一只外在的“繁花筒”,改变了传统古板的画面,引用当代大师的书画,使之习习生辉,靓丽可倩。

  万志群对其他种类的雕刻艺术也有诸多的研究,他希望吸收其他雕刻艺术中值得借鉴的东西,嫁接到紫砂中增强其艺术表现。他制作的《扁双耳鱼尾瓶》就是借鉴了明代官窑的瓷瓶精品。由于这只精品是瓷质,与紫砂五色土在制作、书画、雕刻、烧成上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先人指点,全靠自己探索,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俗话说,艺高胆大。艺高胆大的他还创造性的给瓶的双耳加了“环”,就是这个“环”,使得整个一只花瓶,顿觉大方华贵,气势恢宏,大大提高了观赏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