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石及名石的鉴赏与收藏
说到石,撇开非华人领域和地质学识别,就赏玩与收藏角度而言, 大致上可分为奇石及名石两大范畴。
奇石泛指所有千奇百怪的天然石头,有山上捡来的,有河里挑来的,也包括灵璧石、钟乳石、天然晶石等等。主要用来观赏或装饰,由于不含人为的艺术成份,通常收藏价值有限。
中国名石的地位,时至今日,依次为田黄石、鸡血石、青田石、巴林石。‘‘田黄’’因深受清朝历代王者青睐,亦备受众多寿山石爱好者拱照,故有‘‘石帝’’称。“鸡血”限于印石观赏为主,又较难保养,产量非常稀少,恐怕无以为继。“寿山”则盛产优质彩石见称。本土资源经长期大量开采致濒临枯竭,已初步呈现借助他山之石的局面。
“青田’’能闻名一时,实有赖当地商人善于经营,以及江浙文人乐于代为宣传。近期所产石种不多,资源告急,青黄不接,有待振兴。“巴林,,石属后起之秀,蕴藏量不少,石质平均甚佳。本身缺少雕刻人才,所以广为‘‘寿山”,‘‘青田”业界采用。“昌化”因产鸡血石而知名,其它品种并不特别突出,逐渐与“青田”合而为一。
四大名石的主要用途不外乎“印石"及“石雕”。最名贵印石大多取材自‘‘田黄’’与“鸡血”,因其质优罕见又久负盛名,如具有历史意义,价值惊人。余下贵重印石,按质量计,首推“寿山”,“巴林”与‘‘青田’次之,‘‘昌化”殿后。名贵石雕同样是“寿山”称冠,“青田”居次,‘‘巴林’’紧随其后,并有取代之势,“昌化"位列末席。
至于鉴定印石之优势,优质者,在大体上,具备“色泽或柔和,或亮丽,触久温润,观之可人";而细节处有“雕工形神兼备”,“钮饰不落俗套”,“幼细绝不粗糙”,“无杂质无裂痕",“大小比例恰当”,“软硬适中可攻”,如出于名家之作,更属锦上添花。等而次之者,可以衡量以上条件而自行判别。
目前石雕市场则充斥着早年风行一时,以农作物、动植物、观音、罗汉、山水人物为题材的古老传统工艺品。因大部份技法粗劣,匠气十足,故收藏价值不高。真正具有创意,富有内涵,而足以珍藏,出自石刻家之艺术品,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崭露头角,只要在推广宣传上让世人认识到石刻工艺品和石刻艺术品的分别,促使后者的潜在价值得到更广泛认同,未来发展空间之大,必定无可限量。
最后要强调,以上论点是建基于笔者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名石的“狂热爱好”,“时刻观察”,“专注探索"种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本着“读书理应另有见地、立身无非善察世事”之独立思考方式而作出判断定夺。毫无疑问,因时移势易,日新月异所导致的市场变数难免影响到相关理据而有所出入。但是足以不变也必须牢记的是诚如近代篆刻大师陈子奋叮嘱世人:“夫寿山之石各有所长……何尝遽逊于田黄?更何能以一方佳质,即自诩其为空前绝后哉?”这番金石良言称得上放之四海而皆准。事实上,每一种名石,其材质不但有优劣之别,而质劣的比例更往往大于质优,故后学者千万不可因迷信其名气而贸然做出抉择。切记!切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