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照片中的清宁宫怪兽之谜(图)

所谓宫殿,皇上住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记者的禁脔。不过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有一名记者乘乱跑进了沈阳故宫,拍到了一些照片,倒是保留了不少这座清朝旧皇宫的遗影。这套照片,老萨在日本1925年的一本旧摄影杂志中偶然看到,觉得颇有历史价值。
此图为奉天清宁宫宝物之一——怪兽(日本《历史写真》摄影杂志1925年版)。注意照片后面的椅子,那是满清特色的鹿角椅,用猎取的雄鹿角做的。这两把只是椅背上有鹿角装饰,还有整个椅子全是鹿角做的。中国人对椅子要求是尊严重于舒适,坐着其实可难受了,从太师椅到皇帝的宝座都是又硬又凉;所以沙发是个外来词。不过,画面上最吸引人的还是伏在桌上的那头怪兽。
从日文说明中看到,这是一头动物标本,长255公分,旁边还有一头更大的,长262公分,推测活着的时候两兽体重都超过千斤。也就是说,站起来比姚明还要高20多公分,体重,至少顶5个……
宝物里怎么会有动物?
从这张沈阳故宫的地图上看,的确有清宁宫其地,由此可见日本记者的记录并非忽悠。据介绍,清宁宫是后金首位可汗努尔哈赤的寝宫之一。
清宁宫附近一座建筑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镇殿熊馆”。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还真让我找到了一条新闻:
2010年6月11日,两张已有百年的特大熊皮悬挂在沈阳故宫的镇殿熊馆,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这两只熊一雌一雄,据说,它们生前因护驾有功被皇太极封为“镇殿侯”。二熊死后,又被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为皇上看守金银珠宝。
这两张熊皮巨大,雄的高度为2.45米,宽为2.03米;雌的高度为2.47米,宽为1.05米。尽管随着岁月变迁,熊皮黑色的毛发已慢慢脱落变成棕黄色,但从这魁梧的身材和凶煞的面孔,仍然可以看出当时“镇殿侯”的风采。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只熊的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东北黑熊。
这熊皮到底啥来头?流传最广的一段民间传说是,两只熊被驯养在盛京皇宫,因为力大无穷,又通灵性,皇太极用这两只熊协助侍卫守护大清门。一次,皇太极在经过大清门的时候,遭刺客袭击,这时二熊扑上前去奋力将刺客扑倒,救了皇太极一命。为了感激它们的救命之恩,皇太极封二熊为“镇殿侯”。熊死后,又将它们的遗体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要二熊继续在此守护。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刚刚建立的时候,两张熊皮被放在大清门陈列展览,它们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故宫展出清宫巨大熊皮》,载《沈阳晚报》2010年6月12日)。
这条报道基本解开了日本记者旧照片中怪兽的谜团。不过,依然存在一些疑问:报道中称这种熊为“东北黑熊”,这是“亚洲黑熊”的别称,根据互动百科提供的资料,亚洲黑熊体长1.6米左右,体重一般不超过200公斤,怎么会长成500公斤的巨兽呢?要知道,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体内有控制体型大小的基因,不会像恐龙一样越老个儿越大,对自己的身体一点儿没谱。
那么,会不会是其他的熊呢?比如,棕熊。中国的棕熊虽然不算太大,但美洲的能长到680公斤,从那边游过来两头也没准。不过,棕熊是典型的圆脸庞,和这标本如动车车头一样的脑袋有点儿不搭界。或者是变色的北极熊?
我推测这两头熊可能就是当地所出,那个年代没有好的制作标本的技术,好像就是个空心的熊皮里面楦上填充物,因为没有头骨撑着,所以脸是长的,变成了动车车头的形状。正因为里面没有骨架,填充物腐朽以后估计干脆就摊开成张皮子展览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