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给博物馆界敲警钟:依赖政府拨款 票价涨幅快

法国博物馆界一直以来似乎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然而,最近法国审计法院公布的一份报告却给这股“博物馆热”泼了盆冷水。这份200多页的报告在对包括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凡尔赛宫、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等著名博物馆在内的37家国家级博物馆最近10年内的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后指出:虽然博物馆10年来开放了更多的展厅,组织了更多的展览和活动,也购进了更多的藏品,出版了更多的图录,还延长了开放时间,但这并不能掩盖由于经营管理理念的偏颇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审计法院认为,法国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经费过于依赖政府拨款、参观人群比例失衡、票价涨幅过快等。

审计法院指出,大型博物馆应当通过拓展自筹资金渠道减少对国家的依赖,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博物馆通过提高门票价格和积极寻求赞助增加了自身收入,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这就造成37家博物馆自筹资金的比例由2004年的48%降到2010年的39%,而国家拨款却在10年内增长了58%。如果算上对文化赞助企业给予的各种税收优惠,涨幅则可达70%至90%。审计法院指责博物馆只知道一味地增加编制人数,而没有通过提高效率来减少对国家支持的依赖,并指出只有减少开支才是“唯一的出路”。

审计法院认为,已经开始和准备开始的多个博物馆兴建或维护工程可能会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据统计,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卢浮宫伊斯兰展厅、马赛地中海文明博物馆、塞尔吉·庞多瓦兹市的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心、大宫殿、法兰西历史博物馆等项目总共需花费10亿欧元。“这是过去10年花费总数的两倍多,实在是难以承受。”报告这样写道。

其实,法国一向把文化遗产的保护视为本国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仅2010年一年,法国政府用于文化遗产的预算就增长了10.5%,达到12.5亿欧元。即便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卢浮宫朗斯分馆、马赛地中海博物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博物馆等多项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依然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而各大博物馆也不负政府厚望,大力丰富馆藏,积极策划和组织各类临时展览、文化活动,出版相关展览图录,吸引了大批观众。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梅兹分馆于2010年5月开馆,至年底已经吸引60余万人前往参观;而卢浮宫博物馆2010年全年的参观总人数达850万,连续5年保持了800万以上的参观人次。

审计法院提醒说,这一切要归咎于国家在总体调控方面的缺位,“国家在票价、赞助、展品出借等方面划定出大体框架,而博物馆则在此框架下自主发展”才是良好的模式。对此,报告提出了23条建议,指出博物馆要切实改变“供给型”政策,更多地考虑参观者的需求,着力使参观人群多样化。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