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年代的山水表情(图)
作于1969年的《韶山》,在李可染山水画创作中是一个异数,也为那特殊的时代文化环境留下了印迹。此画曾出版于《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作品集》的第181页,王鲁湘在相关的作品赏析中评价此画“是带有叙事性的山水画,很写实,也很写意,虽没有画红太阳,但天地间洒满了温暖的朝晖。”画上有李可染自题:“韶山毛主席旧居,一九六九年敬画。”钤印:“东方红”、“可染”、“正道沧桑”。“东方红”、“正道沧桑”印主要见于此一时期作品。李可染在文革时期受冲击,1968年较早获得“解放”,1969年奉调为北京饭店作布置画。《韶山》一画即作于此一时期。
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潮束缚下,绘画创作题材被限制得极为狭窄,山水画只能画桂林、漓江等自然风光和革命圣地,而毛泽东出生地韶山冲自然成为画家取材的首选。不少画家画过韶山,傅抱石早在1959年曾去过韶山,并写有《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作画小记》。记下当时对韶山景物的印象:“韶山是一个狭长的谷地(所以又叫韶山冲),四面群山环抱,峰峦起伏,气势雄伟却又多姿。山上最多的是苍松翠柏,挺拔非凡,梯田片片,嫩绿如烟。”毛泽东故居是“几间极其朴素的房屋,安详地坐落在苍松修竹之间”,故居前边有毛泽东少年时代游泳过的池塘,故居外,可以看到他当年劳动过的几丘小田。这些生动的记述可与李可染《韶山》一画相印证,后者却又多了文革期间红卫兵活动的身影。李可染在1970年夏季下放湖北丹江口文化部五七干校之前,曾去过韶山,并有写生稿,对笔下的景物有亲身感受。
李可染的《韶山》一画,所表现的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具体环境,要求在艺术表现上非常写实。连取景角度都难于改变,不像画黄山、画漓江,可以依据构思构图自由调度场景。画家把旧居一组房屋至于画面中间偏左下方部位,在葱茏的树木环抱下,以其明亮的色调突出成为画面视觉的中心。背后韶峰层叠,构成高山仰止的观赏效果。
许多人打着红旗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他们不是旅游,而是“朝圣”。一组穿绿军装,斜背挎包的年轻人正在旧居前举手宣誓。人群中有不少是佩戴红臂章的红卫兵。环境、人物、情景都留下文革初期红卫兵大串联时期的印迹。然而整个画面没有动乱中的浮躁和喧嚣,而是与大自然和谐的宁静、幽美。
画中所有树木都是真的,不管是什么树种,树干一律笔直——这对于全画的虔诚、肃敬的气氛显然起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树木形象也见于他同时期的作品如《井冈山》等画,作者在其它作品中,画树木总是把枝干勾得力求丰富,变化多姿,成为他的山水画中“表情”的重要因素。而在《韶山》、《井冈山》中,那些一律笔直的树,也是一种“表情”,是为着营造一种崇高的氛围而创造的一种绘画语言。
李可染的《韶山》一画,没有高山大壑,而是一种清幽宜人的山居环境。烟岚环绕,清爽湿润。中景与近景、远景树木茂密,相互呼应,有着异常丰富的层次。画家是在题材和画法上都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从不自由中求自由、求丰富、求变化、求节奏、求深厚、求意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李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