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副总赵强:拍卖公司要有社会责任感

中国文物网(4月14日讯),访中贸圣佳副总赵强先生。谈在2011中贸圣佳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佛教艺术品专场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2011年春季拍卖佛教专场3235号拍品 清铜鎏金马头明王像

佛教文物拍卖项目的扩大

国外可能更关注一些早期的头像,就是十三世纪以前的,这个翰海的一些就是过去都是一些移居海外的就跟他们一起合作所以他哪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采取的策略是发挥他特长,还有就是找一些高浮雕的头像,早期的一些头像在推这个市场。作为我们原来是以元明清,特别是以明清为主的北京地区为主的佛像,我们做一些调整,就是扩大我们的佛教文物拍卖的范畴,比如说着重增加唐卡。进入早期的唐卡也有清代的还有晚清时代的,因为你要有一个初级的过程,我们要注重。从绘画的角度谈,画的好的、相对好的我就会把它推出来。这个买的不错,反应也不错。有一些早期的唐卡,我们也在推。所以你可以查阅这个世界上唐卡的佛教记录,那么两年前你去看,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拍卖唐卡的公司中国占了五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2011年春季拍卖佛教专场3293号拍品 清吉祥天母唐卡

所以这是我们一个一种尝试,另外我们加一些法器,包括一些重要寺院或者是一些大活佛的教令法诰,这些跟书画也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它是用绫本的材质,上面书写的都是藏文的内容,上面有钤印盖章,反应当时寺院的一些历史、财务、规章制度的状态,还有寺院发展的所遇到一些情况,都记录在里面。这部分就是过去大家不重视的,我们通过对包括历代的达赖喇嘛还有其他的一些活佛的佛学教令的一些有用的挖掘,这些对很多研究藏学的人,像内蒙古西藏那些博物馆比较重视。他们会来买这些东西,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些写绫本上的这些藏族字都是当时一种书写的字体,比较草的字体,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的字体写的,而不是像写经一样循规蹈矩的像那种楷体印刷体的效果。而且都是一些大活佛写的,或者是说是专门为达赖喇嘛来写的这些教令,这些人往往都是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书法,而且很好,所以他们也是一种藏族的书画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2011年春季拍卖佛教专场3273号拍品 清夏洛巴法王法诰

藏族的绘画完全都是在唐卡表现的,唐卡他又有造型《造像经》的制约,所以很难发展自身的一种创造力,最多在一些护法形象或者是罗汉上面有一点小发挥,但是就是总体来说,还是要受到一些制约的。那么书法也是,写经更是要很恭谨的来写,在这种状态下最能反映当时的藏族的书法风貌的一个作品。另外我也注意印章,中央历代政府颁赐给西藏大活佛的一些象牙材质的章、铜制的章,包括他们一些大的法王印。所以你看我们比较从绘画,书法和印章这个角度来去做这些,这也是在一种应对市场发生变化时候的一些举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2011年春季拍卖佛教专场3268号拍品 清末民初 铜狮钮贡嘎多杰殿巴组印二枚

拍卖公司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觉得拍卖公司,特别是我们这些搞专业的人,第一个对这个市场要有一份责任感。就是我们要维护这个市场,从我们自身的能力,正班清源,就是别卖假货,好东西尽量给大家。再一个就是不断发掘新的项目,把这个价值开发出来,扩大我们收藏的范围,让大家感觉到藏传佛教文物和汉传文物不只有金铜佛像,其它的类别也很多。这其实也是藏学的一部分。

我们感觉这些工作是比较有意义的,我们这些工作也得到了藏族学者的大力支持,藏族专家都鼎立配合,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是乐观的。

金铜佛造像拍卖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了。这个市场起起伏伏也多了,所以有一个起伏没有关系。实际上市场不好的时候,为什么还出现一些好的东西能拍出好价钱?好的东西无论市场好与不好,都是受追捧的。这个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认为这个是封闭吸纳的好机会,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又认为只有市场好的时候高精尖的东西才会出来。所以市场的好与不好,高精尖的东西这类东西是不受经济状况和市场状况的太大的影响。相反中低档的东西受市场起伏的影响比较大,从这个成交量或者是成交额的锐减,所以价位也随着降低,在市场上见的也少了。但是价格并没有降下来,因为藏家买的高,不可能低价卖,大部分藏家就等市场好的时候再卖。

但是作为拍卖公司,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要有责任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希望最少有两三家公司在搞这个项目。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项目主流项目,不可能只有一家公司搞。如果只有一家公司,那所有的矛盾,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带一家公司了,那他以前的口碑马上也会消失掉,因为有其他的公司分担这些,你可能做的最好,毛病的地方看到别的拍卖公司了。一旦剩下一个拍卖公司的时候,那么给你一种印象就是说就不是一个主流项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1年4月25——27日

预展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新保利大厦

拍卖时间:2011年4月28、29、30日

拍卖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