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东汉崖墓群 见证蜀人高超建筑技艺

  不到20米高的山上,分布了近百座崖墓,部分墓洞里还有承重梁。昨日,记者探访了乐山肖坝崖墓群。即将修建的乐雅高速公路将越山而过,去年12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乐山市文管部门对这里的89座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墓洞分布密集具典型乐山特征


  乐山肖坝崖墓群共有7个区,分布着数千座崖墓,自1956年起就被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抢救性发掘的89座崖墓就属于乐山肖坝崖墓群的一部分。


  相较其他崖墓群,墓洞分布数量多、密度大是肖坝崖墓最大的特点。在近20米高的山体上,密密麻麻地分布了近百个崖墓洞,大多墓洞间距不到一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副队长金国林介绍,墓群之所以分布如此密集,可能与乐山地区平原广阔,山地较少的地形条件有关。


  大多墓被盗掘发掘文物并不多


  在崖墓群附近的地上,记者看到了一堆堆的碎瓦片,金国林说,这些碎瓦片就是从墓洞中发掘的陶棺碎片,“这些陶棺都是被盗墓者人为破坏的。”金国林说,本次发掘的崖墓绝大部分都已被盗掘,从痕迹上判断,对盗掘行为从古时一直延续到现代。


  在这些碎片的后面,有一个被黑布层层包裹的长形物体,金国林说,这是89座崖墓中唯一残存下来的完整陶棺,将送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


  由于绝大多数崖墓已被盗掘,本次发掘出的文物数量并不多。其中以陶俑居多,包括舞俑、拱立俑、执箕俑、庖厨俑、抚耳俑等,此外还发掘出陶制子母鸡、狗、马等动物模型和碗、钵、罐、釜等陶制生活用品。


  左侧的一个崖墓岩壁上,刻有“阳嘉四年二十四日”的字样,阳嘉四年是公元135年,属于东汉中期。这也是本次发掘出可从文字考证的最早墓洞。此外,在一些墓洞中还发掘出唐代物品,表明这些崖墓延续朝代较久。


  “在这次发掘中,我们发现古人在墓室建造中使用了柱子来承重,类似于现在房屋的承重梁。”金国林说,在山体上凿壁最担心的就是坍塌,但这些墓室历经数千年而不毁,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蜀人祖先超前的建筑技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