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拟用面部重建揭开蒙娜丽莎身份之谜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一组艺术史学家计划挖掘一名妇女的遗骸,而后提取DNA并重建她的面目。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位妇女的原因在于,她据信就是达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模特。


  研究小组由希尔瓦诺•维塞蒂教授领导,他是一名印第安纳•琼斯式的研究员。进行此次挖掘的地点曾经是一座修道院,贵妇丽莎•格拉迪尼和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达据信就埋葬在这里。很多人认为格拉迪尼就是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的模特。这幅拥有500年历史的经典画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维塞蒂教授表示,在佛罗伦萨圣奥索拉修道院遗址进行挖掘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格拉迪尼的遗体,而后提取DNA并重建面部。他指出:“对这座建筑进行的初步勘测结果显示,地下存在一个距今500年的地窖。我们坚信这里就是丽莎•格拉迪尼的长眠之所,她是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灵感。我们将对这具遗体的骨骼DNA与埋葬在佛罗伦萨另外两座教堂的遗骸,也就是她的两个孩子进行比较。”


  丽莎•格拉迪尼于1542年去世,她是富有的丝绸商乔孔达的妻子。在意大利,蒙娜丽莎被称之为“拉•乔孔达”。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了她的死亡证明书。按照证明书所载,她的安息地就在圣奥索拉修道院。令他们感到担忧的是,500年的岁月变迁已经让地窖发生剧烈变化。


  挖掘工作将于4月末启动,这一研究计划得到佛罗伦萨委员会的支持。为了锁定地窖具体方位,挖掘人员将使用探地雷达。但这项研究计划可能最终以失败告终,当地人对研究小组说,30年前修道院的遗骸已经被推进一个垃圾堆。


  实际上,维塞蒂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技术进行研究。2010年,他采用同样的方式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绘画大师——卡拉瓦乔的遗体并确定身份。同一年,他使用高倍率放大器对《蒙娜丽莎》进行研究,最终在蒙娜丽莎眼中发现隐藏的信息。


  《蒙娜丽莎》现归法国政府所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达芬奇于1503年或者1504年开始创作这幅油画,1519年——也就是在搬到法国并最后在那里去世前不久完工。1911年8月,一名意大利员工从卢浮宫盗走了《蒙娜丽莎》,他认为这幅油画应该归还自己的祖国——意大利。仅仅两年之后,《蒙娜丽莎》又重新回到卢浮宫,后曾在世界各地展出。


  1956年,《蒙娜丽莎》曾两次遭到破坏,自此便一直在防弹玻璃后面展出。2010年,一名愤怒的俄罗斯妇女曾将一个茶杯扔向《蒙娜丽莎》,如果没有防弹玻璃的保护,这幅油画难免遭到破坏。这名妇女之所以拿《蒙娜丽莎》泄愤的原因在于,她加入法国籍的申请遭到拒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