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戴岱:织绣市场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国内织绣的收藏与市场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拍卖行对于拍卖标文化价值的挖掘越来越重视,相应场次划分越来越细化。在短短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诸多品类的拍卖不断被认知和肯定,新的拍品种类也不断被发现和推广。中国是丝绸发明大国,织绣品历史悠久。织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艺术品里很重要的一类,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和收藏市场的健全,织绣作为一个新开发的品种,越来越受到国内藏家的关注。


  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目前国内织绣市场所处的现状,未来市场空间,国内外织绣市场与国外的差异,古代织绣的保存和鉴赏等相关问题,对北京永乐拍卖瓷器工艺品部专家戴岱进行了专访。


  织绣艺术缺乏民间推广


  雅昌艺术网:永乐最开始做织绣主题拍卖,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戴岱:国内艺术品开始的比较晚,93年正式来做拍卖,到现在只有二十来年,这么短的时间,有一些项目还没有完全地发展起来,大家只局限于几个领域。


  织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中国艺术品里很重要的一类,外国人很早就对中国织秀有兴趣,展开收藏研究。国内相对来说收藏研究就比较晚,而且如果早的话也是局限在国有单位,比如说像织秀研究所,美院等等,在民间相对来说还是一片空白。我们觉得说这就造成了一个国家重视,但是民间忽视的一个很不对称的情况。我们想能不能把这个情况改变一下。


  织绣具有艺术品的独特性


  雅昌艺术网:它的收藏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戴岱:我们有一些藏家,他们就是对织秀很喜欢,织绣颜色鲜艳,纹饰细腻,又是全手工制做。如果说以现在的制作成本来说,这些清代织绣明显是被市场低估的,买这个目的一个是收藏,还有研究和装饰性,它的用途有很多。


  织秀在过去除了装饰性之外,本身也是一种身份等级和财富的代表,所以每一件和每一件的情况都有一些区别,这也就是艺术品本身的一个独特性,与现在规模化生产不完全一样。


  目前来讲,大家对明清织绣还没有了解开来,以前大家只是局限在龙袍身上。我们发现其实大家对于龙袍之外的东西同样也很有兴趣。因为龙袍是男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装的风格、款式相对来说就单调一点,但是女装的风格跟款式就比较丰富多彩,比较多样化,而且本身从制作和设计来说就反映了每个时代或者每一个时期的风格。比如慈禧那个时候,因为慈禧喜欢兰花、葡萄,这种纹饰便成为当时的一些特征,从宫廷到贵妇这种题材就会很多,完全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我们了解过去的中国文化很多是从它的传统上来把握,这对于现在整个艺术品的推广也是很好的机会。


  实际织绣也是当时的一个文化的代表,而且现在所见到的清代织绣的等级是比较高的,非富即贵,品质很高,它本身的品级决定了它的质量,也决定了它的存世的数量,同时也决定它今后市场的一个趋势。


  国内织绣市场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雅昌艺术网:现在国内收藏织秀的是哪些人?市场空间有多大?


  戴岱:国内是有研究的,据我们知道有一些客人兴趣是在龙袍上面,还有的是在女装上面,或者是一些特定的有自己独特兴趣的藏品上面。


  中国的一些古玩市场里边就有专门经营织秀的从业者,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之前买织秀的外国人居多,现在国内开始多了起来。织秀在拍卖中,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杂项的一种,并没有人拿出来做推广,这也导致很多客人不知道去哪里买。他们一般会去古玩城买,或者是古玩市场业者里边买,整个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它变成了一个业内市场,而不是一个拍卖的艺术品市场。


  现在这个市场刚刚开始,所以价格有一些潜力。上海有一些艺术品基金,现在就瞄准这一块,在做这方面的市场运作。今后无论是收藏还是市场空间都很大。


  雅昌艺术网:从现在存量上看,是不是海外回流的作品会多一些?


  戴岱:对。实际上即使在一些古玩市场里面,很多织秀也都是从国外回流的。之前,国内相对来讲不够重视,存量较少;如果有一些受到重视的,都是在博物馆里边,那些是不能流入市场的,这也造成市场的稀缺性。就是一些够品级的,或者是保存状况好的,能够反映一定时代和地区性特色的藏品,国内相对也比较少,基本都在海外。而且国内研究主要还是在博物馆、研究所,在国有单位里面。


  雅昌艺术网: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服饰等织绣作品大部分都是清代的。


  戴岱:对。清代相对来说保存得比较容易,还有一个就是和人口有关。清代的人口数量增长了,才能有一定数量的织绣保存下来。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乾隆以前的服装就很少,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清代织秀基本上都是从乾隆开始和乾隆以后的,那个时候是人口的一个增长期,同时也是中国财富的一个累积的阶段,当时的大环境成为富贵阶层织绣的一个品质的保证。


  织绣鉴定和保存相对容易


  雅昌艺术网:织绣的鉴别是否存在高门槛?


  戴岱:这个不会。因为本身丝织品在过去是矿物染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矿物染料会有一些颜色上的一些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实际上是判定它年代的一个标准。清末之后很多采用化学染料,化学染料年代就很好看了。以前好的刺绣,都是纯手工,通常来说制作周期比较长,从一些纹饰、织法等制作技术上也能断定它的年代,织绣的鉴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雅昌艺术网:如何解决它的保存问题?


  戴岱:就保存来说,因为过去不重视,所以就没有什么保存,导致很多织秀都流向海外。外国人很早就研究、收藏,所以好东西很多。相对来讲,国外比国内保存得好。


  至于说丝织品本身的保存来讲,它要求的条件不是很高。因为它没有温度和湿度过度的差异,不像有一些艺术品由于材料的关系,可能南方、北方就会有材料上物理变化、开裂、变形,这些都没有。而且织秀作为一种收藏品之外,它还有一种装饰作用。这也是西方人对织绣如此着迷的原因之一。过去一些酒店里会把一些织秀品拿出来装饰,这个思路最早源于海外,海外是这么做的,然后借鉴到国内来。


  张信哲珍藏清代织绣现身拍场


  “情歌王子”张信哲5·1首体演唱会进入倒计时,而他的首次个人收藏专拍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悉,北京永乐将于5月24日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带来“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专场”,届时将有近80件清代宫廷织绣藏品亮相,均为歌手多年来从海内外各专业权威渠道所收集。其中,一件清同治到光绪时期宫廷冬装成为最大亮点,这批清代织绣作品的拍卖或将带动内地织绣市场新的热潮。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