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 翰海中拍推出“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

  4月9日,翰海季春(72期)拍卖会将首次推出“燕京八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师工艺精品”专场。十四件“燕京八绝”传承人的工艺精品将于4月7-8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预展,9日拍卖。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翰海特别推出此场拍卖,包含“燕京八绝”八大门类、共计十四件工艺美术精品。工艺门类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品均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


  “燕京八绝”是指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种传统技艺。作为北京传统宫廷艺术,“燕京八绝”传承百年以上,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技艺精湛,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极具收藏价值。


  本场“燕京八绝”作品出自多位工美大师,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公认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专场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工美大师张同禄成名作品之一景泰蓝“兽座方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宋世义典范之作翡翠“黄金甲”,以及工美大师文乾刚的经典之作“剔红四条挂屏《四时花鸟》”等。作品即是工艺大师对传统技艺的精湛再现,也是融合时代审美的艺术经典,是材质、技巧、艺术修养的生动演绎。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传统工艺“燕京八绝”,4月9日在翰海拍场的首度亮相,是将传统工艺精品更广泛的推向收藏界,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性的高端展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景泰蓝“兽座方尊” 23.5×23.5×70cm


  作者:张同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以中国最负胜名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东、西、南、北四方位的作品,下以四只瑞兽伏起方尊,主体并饰以四灵及神仙图案,方尊上盖以玛瑙灵芝为主题,上部以四只大鹏鸟衔环与底座四瑞兽相互呼应,故曰兽座方尊,该作品为张同禄大师少见的成名作品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翡翠“黄金甲” 10.5×6×27cm


  作者:宋世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此件作品是对黄巢《不第后赋菊》里极具力量的诗句的生动演绎,其中皮色的运用出神入化,人物的骁勇与菊花的正气形神兼备,浑然合一。作品气魄宏伟,充满了振奋人心的鼓舞力量,是宋世义大师在建筑、人物、山子上的艺术修养达到巅峰状态后的典范之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剔红四条挂屏“四时花鸟” 149×192cm


  作者:文乾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挂屏通体皆髹红漆,大框雕饰卷草花卉与窗格纹,屏心正面雕天、地、水为地,上压雕四季山石花鸟,并提“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款。此插屏雕工精致,漆层肥厚,色彩鲜艳,人物生动。为稀有的宫廷风格艺术珍品。是文乾刚大师的经典作品之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经全国各地的推荐、申报,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评选,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公布出一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为重要特征,因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是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具备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燕京八绝”,是传承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因此,“燕京八绝”中的各项传统工艺技艺均有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技艺进行传承、发展与保护。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