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活化石:京剧戏出年画

        京剧戏出年画是描绘京剧舞台画面的年画,在清代晚期特别盛行。“戏出”一词在辞书里查不到,属于名词加量词的组合词,类似“马匹”、“车辆”和“纸张”等。“戏出”是京剧的整出戏或几出戏之意,如整出戏排成扇面的《千金全德》的六个场面;再如十出戏的《全本三国志》的十二幅画图故事。


  戏出画稿都是特聘一些名画师到戏院中边看戏边速写的,如名画师阎玉桐就住在前门的文盛斋灯扇铺,专门描绘名伶供给杨柳青。通过敏锐和准确的选取视角,并用概括式勾勒的速写画像,使角色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捋髯扬刀都生动传神,清新秀劲。最早的年画往往绘上真山真水和真情实景,如《瑞草图》中就绘有仙草云霞;有时行头不是用马鞭代替而是真马,如《卖马》王老好牵马和《红拂传》虬髯公带马。


  京剧戏出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时把舞台上的台柱楹联、戏班海报都画上,甚至画上戏台的“歌舞升平”、上场门的“千古”、下场门的“长歌”。如《连环套》就是当时的天津大观园戏台实景,极有价值。另外,戏出年画往往只刻绘两三个人物和一些简单的杯盘桌椅,使人一眼就能辨认出何戏、何人、何情节。如《文昭关》中,一张桌子、三个老生,是东皋公定计要伍子胥和皇甫讷改换衣襟蒙蔽出关一幕。《芭蕉扇》也是如此简单。


  有时戏中某一人物在某一场中原来并不出场,为了突出戏剧冲突,京剧戏出年画却把几个人物集中到一个画面中去。如《挑滑车》高宠挑滑车时金兀术不可能就在旁边,《牧羊卷》朱春登认出妻子手上的朱痕时宋成已被杀死。反之,为了强化主要人物,而将虽然画面上应有,但也省略,无损于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战宛城》中,曹安民引领曹操改装出游,看见邹氏、侍女春梅、张先夫人、雷叙夫人四人,但在画面上把后二人省略了。


  描绘文戏讲究优美的身段和细腻的表情,如《清官册》中八贤王对寇准代牵御马以示尊重和拜托;尤其是旦角戏,更讲究人物的秀美和妩媚,如《新安驿》中的赵美容(青衣)、周凤英(扮成花脸)和罗雁(扮成小生)。武戏讲究工架姿势、威猛灵活,如《蔡家庄》中武松和鲁智深拳打蔡继泉。短打武戏多于长靠武戏,这样更痛快热闹,如长靠戏《临潼关》中李渊、秦琼和杨广的对打;短打戏《元宝树》张四姐大战哪吒、二郎神。


  京剧戏出年画的人物一般为二至七人,没有一个人的,最多是七人,现代京剧题材仅发现一幅《捉拿樱徐(罂粟)花》为十一人图。其中,三人图和四人图最多,其余则很少见,值得抄录备考:七人图的《汉阳院》和《连环套》;六人图的《朝天岭》;五人图的《霓虹关》和《牧羊卷》;二人图的《还二锏》、《庆顶珠》、《汾河湾》、《双锁山》和《打韩昌》。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京剧《汉阳院》中关于徐庶的故事时黄忠还没有归驾,不应有黄忠;在京剧《连环套》中,贺天龙等四人为山寨头目,图上多画了一人。


  总之,京剧戏出年画是年画版画的“活化石”,是清朝京剧舞台的“录像机”,是美术和篆刻艺术的“资料库”。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再重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