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黄淼章讲述发掘南越王墓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
1983年,年轻的黄淼章成为进入南越王墓的第一人,发现排列整齐的编钟。受访者供图
位于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不少人知道,其主人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然而在发掘之初,面对早已化成尘土飞烟的骨骸,考古人员是如何确认墓主身份的?日前,广州著名考古学家黄淼章做客“南博大讲堂”,讲述其中奥秘。
墓曾被盗?乱石阵压坏门
绝大多数的考古工作者,可能一辈子都未能碰到如此宏伟、珍贵的墓穴,更别说成为探墓的第一人。而黄淼章,正是这样的幸运儿。1983年6月9日,作为广州考古队队长的他,接到从象岗山工地传来的线索:山里可能埋藏一座古墓。
黄淼章和两个同事骑着自行车上了山,如常测探古墓墓边,以估量此墓大小。只是越探测越震惊,“普通汉墓不过三四米宽,可这座墓延伸了10多米,还没找到边……”考古人员当场断定:此墓墓主并非一般人。
经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广州文博学会会长麦英豪先生的现场考证,墓穴属于汉墓,但很可能已经被盗。因为其前室的石门已坍塌并被打开,众人失望透顶。然而考古工作并没有停止,麦英豪认为,必须派人进墓一探究竟。任务就这样落到了经验丰富、身材瘦削的黄淼章身上。
只拿了一把手电筒,又紧张又激动的黄淼章顺着长竹竿滑进墓室。“天啊!整齐成排的编钟、成堆的陶器铜皿,美丽的彩绘壁画,这个古墓根本没有被盗!”但为何墓门敞开?据黄淼章研究分析,是南越王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特意在墓穴上填了许多巨石,部分甚至过吨重。“经过2000多年,乱石阵倒把墓门压坏了”。
墓主是谁?看金印真相大白
随着挖掘出土的宝贝越来越多,此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国家文物局专门从北京调派专家加入考古工作,各电视台对挖掘进行现场拍摄。然而,在考古学家们看来,出土的宝贝再多已不能制造惊喜,要证明墓穴价值,最关键的是确认墓主身份。
黄淼章清楚记得,那是1983年9月22日,挖掘工作已进行了接近2个月,有考古工在主墓室发现了一枚金印。所有人都很紧张,要知道印玺便是身份的最好说明。当金印的底面被翻开时,现场的考古工作者兴奋得几乎跳起———印上刻着“文帝行玺”。
按照史书记载,西汉南越国的第一个帝王赵佗的接班人,便是“文帝”。此枚金印,确定了墓主身份。
黄淼章透露,目前,西汉南越王墓遗址以及南越王宫署遗址已打包在“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中,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州从未有过世界文化遗产,南越王墓能可能是第一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