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海丝”申遗 少了漳州是缺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海丝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海丝遗址

连日关注的漳州“海丝”申遗话题,在两会上影响强烈。昨天,漳州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丽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海丝”申遗,少了漳州是一个缺憾,漳州“海丝”申遗写入漳州市政协会议决议,保护开发好潘厝古民居、月港古码头等一批海商历史文化遗址正式写入漳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此举振奋了漳州文物工作者。

杨丽华说,“海丝”申遗,不是只涉及一两个县的问题,而是要举全市之力,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启动工作一推再推,滞后于泉州。“海丝”申遗,缺少漳州一定是个遗憾,好在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漳州“海丝”申遗工作推上新的进程。

她说,漳州“海丝”起始于宋末的民间走私,走私脱离朝廷管制,数量巨大、航线庞杂,涉及的国家也很多。明中叶海禁以后,很多地方都禁止出海,但漳州的月港却特例被政府承认,于是周边的渔船都集中于此。

而漳州有如此多的老商业街,像香港路、新华东等,也与漳州当时发达的水上交通有关,从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霞贯社的遗址,就可以看出当年水运的发达程度。当时,霞贯社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渔船,每家每户的门口几乎都是一个小码头,漳州一些街道原来都是以“咸鱼市”等来命名的,当时是一个繁荣的物资集散地。

而近几年来,海下考古发现,许多瓷器都是产于漳州,还出土了很多外国钱币,从这个角度看,漳州有足够的条件来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

杨丽华认为,随着城市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对遗迹遗址破坏非常大,因此将遗迹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或更高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对文物最大的保护。

她说,“海丝”申遗不仅涉及国内几个城市,还涉及其他许多国家,只要有一个国家不配合,就无法申报成功,所以难度非常大。但随着“福建土楼”的申遗成功,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和部门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这对他们文物工作者而言,是无比的振奋。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