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简介
巨人之路在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平原边缘,沿着海岸在玄武岩悬崖的山脚下,大约由四万多根巨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这四万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 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300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形成的。一股股玄武岩熔流涌出地面,冷却后收缩形成六边或四边、五边形的棱柱。

巨人之路——世遗
世遗评价:这个著名的名胜就如同传说中的巨人跨过海峡到达苏格兰。三百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大约5000-6000万年前)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成的。这个壮观景点同时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Giants causeway,也译作“巨人石道”)。
“巨人之路”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高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这三万七千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形状很规则,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石柱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以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巨人之路”是世界自然奇观。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7~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000米长。这些柱子大都是六边形的,其中也不乏有四边形、五边形、七边形和八边形的柱子,岬角最宽处宽约12米,最窄处仅有3、4米,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上面凝固的熔岩大约有28厘米厚。也有的石柱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较矮小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都是很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具有形象化的名称,如“烟囱管帽”、“大酒钵”和“夫人的扇子”等。
巨人之路——传说
巨人筑成的道路

巨人之路又被称为巨人堤或巨人岬,这个名字起源于爱尔兰的民间传说。一种说法说“巨人之路”是由爱尔兰巨人芬&S226;麦库尔建造的。他把岩柱一个又一个地运到海底,那样他就能走到苏格兰去与其对手芬&S226;盖尔交战。当麦库尔完工时,他决定休息一会儿。而同时,他的对手芬&S226;盖尔决定穿越爱尔兰来估量一下他的对手,却被麦库尔巨人那巨大的身躯吓坏了。尤其是在麦库尔的妻子告诉他,这事实上是巨人的孩子之后,盖尔在考虑这小孩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时,也为自己的生命担心。他匆忙地撤回苏格兰,并毁坏了其身后的堤道,以免芬&S226;麦库尔走到苏格兰。现在堤道的所有残余都位于安特里姆海岸上。
另一种说法中,巨人之路是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巨人芬&S226;迈库尔为了迎接他心爱的姑娘而专门修建的。传说爱尔兰国王军的指挥官巨人芬&S226;麦库尔力大无穷,一次在同苏格兰巨人的打斗中,他随手拾起一块石块,掷向逃跑的对手。石块落在大海里,就成了今日的巨人岛。后来他爱上了住在内赫布里底群岛的巨人姑娘,为了接她到这里来,才建造了这么一条堤道。

巨人之路——形成
冰与火的杰作
从空中俯瞰,巨人之路这条赭褐色的石柱堤道在蔚蓝色大海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惹人遐思。但是是什么样的自然伟力造就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观呢?
现代地质学家们通过研究其构造,揭开了“巨人之路”之谜。“巨人之路”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天然的玄武岩。白垩纪末,雏形期的北大西洋开始持续地分裂和扩张,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扩张的中心,也是分离的板块边界。上地幔的岩浆从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盖着大片地域,熔岩层层相叠。
当时,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定,但它的边界则处在形成和变化阶段。北美大陆与亚欧大陆虽已分离,但现已分离的北美大陆和欧洲之间新形成的海道依然处在发展之中。大约八千多万年前,格陵兰的西海岸与加拿大分离,但东南海岸仍与对面的不列颠群岛西北的海岸紧紧相连。大约两千多万年后,这些海岸开始分离。这一系列的地质变迁,导致大西洋两岸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现在的斯凯岛、拉姆岛、马尔岛和阿伦岛上,以及在苏格兰本岛的阿德纳默亨角和南部的爱尔兰的斯利夫&S226;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时景色一定十分壮观,但有关当时的情况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记录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

大约五千多万年前(即第三纪),在现在的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现今爱尔兰和苏格兰两岛的熔岩高原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熔岩流形成的。喷发出来的玄武岩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有记载,它的下坡流速每小时超过48千米。流体熔岩较容易散布于很大的面积,于是就有“泛滥玄武岩”这一术语。它们形成的大块熔岩遍布整个火山活动区。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也有类似的地质情况,在4000~6000万年前,德干高原形成了70万立方千米的玄武岩熔岩。

一股股玄武岩熔岩从地壳的裂隙涌出,像河流一样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却变成固态的玄武岩并收缩,结晶,岩浆的凝固过程中发生了爆裂,而且收缩力非常平均,于是就形成了规则的柱状体图案,这些图案通常成六棱柱。这种过程有点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层淤泥在阳光的暴晒下龟裂时的情景。玄武岩熔岩石柱的主要特点是裂缝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以从顶部通到底部。结果就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柱网络,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议的并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由于火山熔岩是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的,因此峭壁了形成多层次的结构。

“巨人之路”是柱状玄武岩石这一地貌的完美的表现。这些石柱构成一条有石阶的石道,宽处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仅是峻峭的自然景观,也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贾恩茨考斯韦角的玄武岩石柱自形成以来的千万年间,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蚀及大西洋海浪的冲刷,逐渐被塑造出高低参差的奇特景观。每根玄武岩石柱其实是由若干块的六棱状石块叠合在一起组成的。波浪沿着石块间的断层线把暴露的部分逐渐侵蚀掉,石柱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把松动的搬运走,导致巨人之路呈现台阶式外貌的雏形,经过千万年的侵蚀、风化,最终,玄武岩石堤的阶梯状效果就形成了。
巨人之路——亲戚
遍及天涯海角
与“巨人之路”类似的柱状玄武岩石地貌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冰岛南部、中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等,但都不如巨人之路表现得那么完整和壮观。
比如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内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上,也有一个玄武岩石柱群。玄武岩石柱在岛上大部分地区均发育良好,有一个很有名的巨大岩洞——即芬戈尔洞,几个世纪来在诗歌和小说中均有文字描述它。而作曲家菲利克斯&S226;门德尔松在1829年去该岛的一次访问中,被眼前的美景激发出灵感,创作了现在被称作《内赫布里底群岛》的著名管弦乐前奏曲。

巨人之路——未来
面临全球变暖威胁
根据2008年1月英国皇后学院的一份报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这一世界遗产正在面临威胁。
这份报告预测到21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而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海浪和风暴将更加猛烈地袭击巨人之路,报告预测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块将变得更加陡峭,到22世纪初,人们将难以见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独特景观。
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
美丽的传说仍在传诵,但是这道通向大海的巨大天然阶梯之谜,被地质学家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它是由火山熔岩的多次溢出结晶而成,独特的玄武岩石柱之间有极细小的裂缝,地质学家称之为“节理”,熔岩爆裂时所产生的节理一般具有垂直延伸的特点,在沿节理流动的水流的作用下,久而久之形成这种聚集在一起的多边形石柱群,加上海浪冲蚀,将之在不同高度处截断,便呈现出高低参差的石柱林地貌。
英国的“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40000多根这种玄武石柱不规则的排列起来,绵延6公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种石柱多六边形,也有四边、五边和八边形的,石柱高者达12米,矮者也有6米多,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延伸向大海,宛若鬼斧神工的仙境。这种地形在全球许多地方也有呈现,比如苏格兰、冰岛南部、中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但都抵不过这里的气势壮观,画面完整美妙。
山依海势,海借山景,形成了这条自然的台阶石道,拾级而上,海天一色。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自然景观和地球科学研究的界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