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感叶家庙遗址浮选结果谈江汉平原史前农业

 
 
    叶家庙遗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是一处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大型环壕城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鄂东北地区发现的最早史前城址。截止目前,在长江中游地区已发现有十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城址,但这些城址主要都分布在江汉平原的西北部和湖南的澧阳平原等地。叶家庙遗址的发现,对于认识江汉平原东北部新石器时期文化古代城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学术界对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整体面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学术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例如,以往的考古发掘在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水稻遗存是较常见的现象,早在京山屈家岭遗址的发掘中就曾出土有包含的稻谷壳遗存的红烧土,这些水稻遗存对了解当时社会的食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①。然而,缺乏系统的植物考古学田野方法的参与,更多的考古水稻遗存的出土也只是佐证了当时有水稻的种植,而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乃至经济形态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仍然是无助的。
 
 
    要想了解一个古代文化的经济形态特征和发展规律,必须综合地分析各种遗物现象和不同类别的遗物②。考古出土的植物遗存是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状况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但仅仅依靠发掘中偶然可见的炭化植物遗存去探讨古代农业经济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对叶家庙遗址进行发掘时采用了科学的植物考古学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主动地和系统地获取植物遗存,以期为深入探讨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经济形态,特别是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直接的科学证据。
 
 
    一、采样与浮选
    2008年进行的发掘工作主要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个区域,我们采用了针对性采样法,即以各种性质比较明确的遗迹为主要采样单位,在发掘过程中每发现一处遗迹随即采集一份浮选样品③,先后共采集浮选土样61份,浮选的土量总计为498升,平均每份浮选样品的土量约为8升。浮选样品采集的背景包括灰坑、房址、壕沟等遗迹(表一)。针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采用针对性采样法可以提取不同遗迹内的植物遗存,这对于了解不同遗迹和植物遗存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当时社会的农业状况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采集的土样在当地进行了浮选,使用的浮选设备是水波浮选仪(图一),收取浮出炭化物的分样筛的规格是80目(筛网孔径0.2毫米)。浮选结果在当地阴干后,移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实验室进行整理和分析。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南方文物》2010年第4期
 
 
 
 
 
 
(作者:吴传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