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利:绘画其实是一种欺骗术
《空间绘画》系列里,张恩利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再现了自己的工作室。墙上并列着一真一假两个插座,真实的插座被胶布封上,用画笔添加上去的插座却显得栩栩如生。
剪完枝杈的天空
十三幅同一题材的油画静静地悬挂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一楼展厅里,它们无一例外地以仰视的角度通过纷披的树叶来展现画家眼中的天空———画幅上不同色彩的树叶组成了不同的图案,也呈现了不同的情绪,不论是微风中飘拂的树叶,还是静止的树叶、斑斓的树叶,都能感受到树叶的呼吸、画面之外树干的摇晃和天空的颤动。这是画家张恩利名为《天空》的系列作品。
1965年出生的张恩利来自吉林,1989年从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在上海东华大学任教。早年和大部分艺术家一样,他有着艰难的开端,直到1990年代中期,张恩利与香格纳画廊合作,才开始有了固定的买家。2008年,张恩利辞去教职,成为真正的职业艺术家。在徐冰和蔡国强等中国艺术家进入西方艺术圈主流视野的同时,张恩利则被西方顶级画廊认可,他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豪斯和沃斯画廊签约的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中国艺术家。豪斯和沃斯画廊代理了保罗·麦卡锡、路易斯·布尔乔亚、罗尼·霍恩等艺术家的作品,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曾经写信给豪斯和沃斯画廊总监格里格,尽管他们从小相熟,但是豪斯和沃斯画廊仍然没有接纳这位目前全球身价最高的艺术家。
在意识形态和消费化符号化甚嚣尘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圈中,以纯粹的绘画性见长的张恩利始终是一个异类。从2000年开始,张恩利开始将静物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他笔下出现最多的是普通的日常之物:塑料或木制家具、垃圾箱、水桶……在这些静物绘画中,张恩利以朴素客观的方式和疏离的姿态,在纷繁的现实面前体现出了安静的力量。
张恩利以前画过很多次树木,这次虽然笔触也落在了树叶上,但是,树叶缝隙之间没有被遮挡的天空才是画作的主题。张恩利曾经画过一幅天空,画面上有云,但是他发现很难画下去,因为画布上的天没有边。前年盛夏的一天,张恩利坐在浦东一个酒吧的院子里,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当时他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立刻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几经尝试之后,张恩利去年通过十余幅作品完成了“天空”系列:“主要是用树围合成天空,天空变得有了形状。”展览的这十三幅作品,依然保持了张恩利一贯的回到绘画本身的做法,画面看似随性,但却构造严谨,细部微妙,树叶丛中露出的白底画布,就是画家仰望的天空。张恩利说,这组作品完成的是一个把枝杈砍掉的过程:“它们不太像油画,它很自然地这么一笔就出来的,所有的笔锋都给藏掉了。每一个树叶之间、枝杈之间的关系是西方画家画不出来的,毕沙罗画的树几乎就是一棵很均匀的树,不存在枝杈之间微妙的比例关系,但是中国画里却有。”
脏乱差的气质
天空系列只占用了展览大厅的三分之二,余下的三分之一被护墙板挡住,一条狭窄细长的通道通向挡板背后的深处,通道里还装着两盏抹上泥浆的吸顶灯。这个空间展出的是张恩利花了一个星期用画笔一笔笔复制出的他的工作室,摄影评论家顾铮等人闲时也曾过来帮忙搭把手。
这个名为《空间绘画》的作品会令人想到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工作室,但不同的是,培根的工作室是按原样完整保留艺术家去世后遗留的所有物品,而张恩利则是用画笔再现了自己的创作和生活痕迹。
墙壁、地板上布满了已经移走的家具物件的痕迹和轮廓,地板和墙壁上深浅不一的阴影勾勒出曾经存在过的热水瓶、沙发、茶几、墙角的马赛克瓷砖和洗手盆。墙上流淌的油画颜料、墙上挂画的钉眼惟妙惟肖,钉子是张恩利的拿手绝活。最有意思的是墙上并列着一真一假两个插座,真实的插座被胶布封上,用画笔添加上去的插座却显得栩栩如生。
来到现场之前,张恩利的大脑里已经有了完整的创作构想,开始创作以后,调整很小,。整个空间的效果仿佛艺术家本人从半空中俯视已经人去楼空的空间。与其说张恩利复制出了工作室的原貌,不如说他复制出了工作室在他内心深处留存的记忆。
“实际上绘画是一个欺骗术,但是让你一瞬间有一个印象,感觉是真的。你细看才会发现歪歪扭扭,是笔画出来的。我就是要这种效果。”张恩利曾以同样的手法创作过类似的作品,只不过在光州双年展上,他完全利用记忆平面化地还原了以前住过的一套房子,包括卫生间、厨房、储藏间、卧室;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Objectif_exhibition”中,还原的是1990年代他在上海的住房。这一次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张恩利根据场地有所取舍和调整,整合了他先后使用过的四个工作室,凸显了画家工作空间的区域,因而处处散发出强烈的画家生活元素:
“一个画家的工作室跟他的作品有太紧密的关系,艺术家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空间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剧场,他一进入这个空间,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他有一个固定的习惯,这个习惯跟他在作品的控制上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是有意无意地在制造跟他绘画有关的那些气质,这些气质又影响他的一些绘画。”当南方周末记者问张恩利,落到你的身上是怎样的气质时,张恩利笑答:“脏乱差。它给我带来无数的想法和眼睛上的需要,当你进入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你就发现跟外边的空间是完全不同的,然后慢慢就形成了剧场一样的氛围。工作室最中心的问题就是利于工作,一个再好的空间不利于工作是毫无用处的。”张恩利试图通过《空间绘画》表现出画家与作品之间的某种联系,观众进入这个空间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创作天空系列的工作环境,而连接前后两个展厅之间的狭窄通道成为了一种隐喻和暗示:“通道就是让观众顺着线索想问题,比如树,人们都会想仰视天空,这就是一个通道,空的房间也是一个通道,但是这两个通道特别含蓄。它将带领你去到另外一个可能真实的空间,而且这个通道实际上像一座桥和一个隧道一样,跟展厅是有距离的,因为一堵墙可能距离太近了。绘画的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的时候给人一个期待的过程。”由于挂着天空系列的展厅里没有提示板,也没引导,观众可能错过暗藏在通道后的《空间绘画》。张恩利说:“那无所谓,终归会有人走的。再说遗漏其实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四十多天的展览结束后,《空间绘画》将被拆除。在张恩利眼中,这件作品的拆除过程也不乏意义:“让它存在于一部分人看过这个作品的记忆当中,这个记忆会让你觉得真的是挺好的,从而忘记作品本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