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吴念亲说玉器收藏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主任编委、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玉器收藏界的行话(一)

  玉器收藏,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收藏界尤甚,外行人却一下子搞不明白,下面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1.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 鸡骨白(图1):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水银沁(图2):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13. 朱砂红(图3):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