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忠公尺牍(善本掌故)(图)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历官十四省,以忠诚正直、廉洁爱民而名满天下,受到广泛赞誉,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代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卒谥文忠。因其主张严禁鸦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世人敬仰。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在虎门主持销毁鸦片237万斤,英国于次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侵略者的炮火威胁和朝中投降派的谗言诬陷下,林则徐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被革职发配伊犁。
流放新疆期间,林则徐为新疆作出杰出贡献,他关注新疆边防,在伊犁开垦修渠、南疆勘地,其文学活动也深化和完善。至今伊犁还保留着“林公渠”的称谓。
流放期间,林则徐文学活动高涨。他的书法此时臻于纯熟和精湛,天山南北,到处应请写字。而且革职流放中压抑在胸中的激情喷涌,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其独特的斗争经历、雄厚的文学功底和幽怨苍凉的风格而自成一家,无疑值得我们珍视。他由西安上路时吟哦的爱国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闪烁着亮光,照耀着后人。而《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则是他吟咏维吾尔民族风情的佳作。
林则徐在革职流放期间丧失了上奏权便以信札向亲朋好友倾吐襟怀,以日记作为走遍新疆的实录,以诗词抒发压抑在胸的激情,以文录作为流放生涯的见证。这些日记不仅可补官方史料的不足,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壬寅日记》又名《荷戈纪程》,记1842年从西安上路,到抵达伊犁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故城)的122天的内容,记载了艰辛的赴戍途程,沿途历史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及行程中的见闻等。《癸卯日记》是1843年在伊犁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对鸦片战争之后政局的关注,记载各地官员的调迁,与邓廷桢的友谊,在伊犁的交往及伊犁风物等。《乙巳日记》记1845年林则徐勘查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和喀喇沙尔(今焉耆)七城垦地,中经英吉沙,走遍南疆八大城以及由吐鲁番赶往哈密途中的情形,虽残缺,但是林则徐履勘南疆的唯一原始记录,弥足珍贵。
展出的《林文忠公尺牍》中收录林则徐写给刘建韶的信札8通、写给刘源灏的手札3通,均尚未刊布。
刘建韶,字闻石,福建省长乐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在陕西乾州、渭南、西安历任知府,是林则徐儿辈的老师。
刘源灏,字鉴泉,顺天府永清县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时任署陕西按察使。林则徐在哈密接旨获释有诗云“门墙沆瀣云情重”,自注“眷属在陕,多承及门方仲鸿、刘鉴泉两观察解推之惠”。可见关系密切。其中致刘源灏的第一通信札写于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1845年11月14日),此时林则徐当在哈密,二十四日往塔尔纳沁勘地,十一月六日接旨获释。信札是研究林则徐的珍贵资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