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选料和制造工艺(二)

  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都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需要用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青檀树皮以两年生以上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另外,造纸原料有雁皮、桑树皮等,属于韧皮类,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清洗、漂白后筛除杂质、打浆,借以搅拌分离纤维,再加水稀释,放入适当比例的黏剂(分散剂)成浆料便可进行抄纸。抄纸是利用竹帘及木框,将浆料荡入其中,经摇荡使纤维沉淀于竹帘,水份则从缝隙流失,纸张久荡则厚,轻荡则薄。手抄纸完成后取出竹帘,需以线作为区隔后重叠,并待流失部分水份后,采重压方式增其密度,便可进行烘焙。烘纸是利用蒸气在密封的铁板产生热度,以长木条轻卷手抄纸,用毛刷整平,间接加热使纸干燥,同时进行品检,就是成品的宣纸。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称誉,19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所以宣纸以其优质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而享誉千年。

  熊潇雨/整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