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年文化邮票(图)
农历的新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关年民风民俗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邮政陆续发行了一系列与年文化相关的邮票,其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都不容小视。
生肖邮票
我国以天干地支纪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1980年2月15日,即农历庚申年春节的除夕,我国发行《庚申年》特种邮票,之后从1981年开始统一每年的1月5日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至2011年已连续32年。其中1980~1991年的第一轮生肖邮票,每套1枚;1992~2003年的第二轮生肖邮票,每套2枚;从2004年开始的第三轮生肖邮票,每套恢复1枚。值得指出的是1980年的《庚申年》“猴票”,由于它是生肖邮票的“龙头”,发行量仅500万枚,在邮政领域中消耗不少,因此成为集邮活动复苏后众多集邮爱好者的追捧目标,价格一路飙升。面值8分整版80枚面值仅6.40元的“猴票”目前市场上已达到120万,单枚1万多元,成为新中国邮票中不可多得的一枚珍邮。
年画邮票
年画是适应人们庆贺新年的风俗活动而产生发展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从2003年开始到2011年我国已连续9年发行各地木版年画的系列邮票,每套4枚,分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和《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上述年画邮票的发行时间除2008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邮票和今年的《凤翔木版年画》邮票外,其他7套均在腊月二十三即小年这一天发行。因为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人们开始忙于春节的准备工作: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写春联贴年画,这个时间发行年画邮票更是增加年味。
《春节》邮票
正月初一为传统的新年。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议案: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新年改为春节。2000年1月29日,即农历小年,我国发行《春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迎新春”、“辞旧岁”和“闹社火”,小型张“合家欢乐”。这套邮票借鉴了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春节文化活动中贴窗花、放鞭炮、点花灯、舞长龙、扭秧歌,合家团圆的喜庆场面,寄托了人们辞旧岁迎新春和对来年幸福、吉祥的祈盼。
灯彩邮票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元宵节晚上各地都要举行灯会,因此也称为灯节。两千多年来,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它是集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及诗词书画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宏扬我国灯彩文化,我国曾3次发行专题邮票。1981年2月19日,即农历辛酉年的正月十五发行《宫灯》特种邮票,全套6枚,图案分别为“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和“牡丹灯”;1985年2月28日,即农历乙丑年的正月初九发行《花灯》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九莲献瑞(九莲灯)”、“龙凤呈祥(龙凤灯)”、“百花争艳(花篮灯)”和“金玉满堂(金鱼灯)”;2006年2月12日,即农历丙戌年的正月十五发行《民间灯彩》特种邮票,全套5枚,图案分别为“鱼灯”、“白菜灯”、“莲花灯”、“龙凤灯”和“花蝶灯”。上述3套15枚灯彩专题邮票,展示了我国各地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宫廷、官府以及民间的15盏花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