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把囚犯打造成艺术家和策展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伦敦国立画廊“里面的艺术:青年罪犯对艺术收藏的创造性回应”活动中展出的作品


  为了复兴艺术的社会改造功能,欧洲最大的两家博物馆打算和一伙你绝对意想不到的人结盟:囚犯。伦敦的国立画廊和巴黎的卢浮宫同时启动了以铁窗生活中的人性为题的活动——不过策略稍有不同。


  国立画廊本周开始了“里面的艺术:青年罪犯对艺术收藏的创造性回应”。这项活动已经进入到第二年,其缘起是在费尔特姆青年犯监狱举办的一个为期一年的艺术课程。费尔特姆监狱关押的是15到21岁之间的罪犯。在课上,国立画廊聘请的艺术家利用画廊收藏画作的高质量复制品进行教学。


  这些课程的产物就是即将在博物馆的“学习画廊”展出的众多素描、雕塑和油画作品,它们都是在德加、乔达诺、马赛斯、萨赛达、提香、透纳和乌切洛等画家的影响下做出的。


  “公众到画廊来看展,会发现这些囚犯也是人,也会成长、转变,”领导了一家监狱艺术慈善机构的Tim Robertson对《卫报》说。“要想让他们回到工作、家庭和社区中去,首先得纠正社会对囚犯的模式化成见。”


  国立画廊把囚犯变成了艺术家,而卢浮宫则把他们变成策展人。这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和普瓦西监狱合作,让囚犯们在监狱大院里举办了一场名为“高墙之外”的展览。卢浮宫提供了一些高分辨率的图片供囚犯选择,最终被选中的10张作品将在铝版上制作逼真的数码复制品。


  10张被囚犯选中的作品出自卡拉瓦乔、德·拉图尔、曼坦那、席里柯、穆里罗、帕蒂尼尔等画家之手。每位参与者在选中一幅画作后还要对装展过程进行监督。他们还要写一段引子,讲解为什么这件作品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


  卡斯帕·大卫·弗雷德里克的一幅画在普瓦西的犯人们中间格外受欢迎,这幅作于1822年的《树上的乌鸦》“很能代表我们,”其中一位策展人说。“树上的乌鸦,这就是沉重,这就是监狱。”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