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贺龙在湘鄂西苏区锻炼身体时用的石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土地革命战争馆陈列着一块不平凡的石锁。这块被定为一级文物的石锁长32厘米,宽14厘米,高21厘米,重达18.5千克。它敦实的身躯,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历经沧桑的锁面凸凹不平,握柄之处可见光亮的磨痕,使人联想到它的主人过人的臂力和练功的勤奋。

石锁的主人是当年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军军长、军团总指挥的贺龙。贺龙特别喜爱运动,这与他的家传不无关系。贺龙的祖人能文能武,其祖父贺良仕是个能挽硬弓、驭烈马的武举人;父亲贺士道亦继承家传武艺,爱管不平事。贺龙四五岁时就经常到家门外不远的玉泉河里游泳。稍大一点,就敢从几人高的大桥上跳下深潭,一口气钻进河水里潜游很远。他幼年最喜爱的运动是骑马,他抓住鬃毛跳上光滑的马背,一声吆喝,纵马飞奔。他14岁时因生活所迫开始跑码头、赶马帮,但他选择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也显示出他喜好运动的性格。

参加革命后,在频繁的战事和艰苦的生活中,贺龙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岁月里,贺龙总是闻鸡而起,或参加部队的早操,或独自进行体育锻炼。他特地找来了这块石锁,一有空便举起放下,左推右拉。石锁翻飞间,但见他浑身热气腾腾。练功完毕,便见贺龙神定气爽,生龙活虎般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贺龙长年坚持锻炼,成就了一副坚强的体魄,使他能够在激烈的战场上,有足够的体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1930年12月,在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央代表的坚持下,贺龙被迫率部第二次攻打津市、澧州。国民党军阀何键纠集18个团的兵力,向贺龙指挥的红2军团袭来。红军立刻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在千钧一发之际,贺龙率先跃入湍急的河流,向对岸敌人冲杀。在贺龙的率领下,红军不仅打垮了正面的敌人,还甩掉了追敌,部队转危为安。

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贺龙不仅自己锻炼身体,还十分注重部队的体育活动,强调要把部队的体育活动搞好,丰富指战员的业余生活,培养指战员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他在第120师亲自组织的"战斗"篮球队名扬全军,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就任国家体委主任,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懈地努力,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凝视这块石锁时,脑海中是共和国元帅的高大形象和他那龙一般矫健的身姿,耳边回响起他家乡人民对他的赞颂:"贺龙本是一条龙,腾云驾雾一阵风;敌人见他吓破胆,人民见他乐无穷。"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