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垂冠凤鸟纹青铜簋鉴赏

  孔子说:“古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青铜食器种类繁多,簋(音轨)便是古代盛食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碗。它在青铜礼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古代“辨等列、明尊卑”的鼎簋制度中,即鼎簋以奇偶数的形式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组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大唐西市博物馆珍藏的垂冠凤鸟纹簋是西周中期簋的标准器,是时代精神的见证,现介绍与您共赏:

  这件青铜簋通高15.5厘米,口径21.3 厘米,侈口,垂腹,双凤首耳下带垂珥,圈足,腹饰垂冠凤鸟纹一组,以扉棱相间隔,形制纹饰上均体现出西周中期簋的特征。该器在装饰上多处运用凤鸟纹。双耳作尖喙凤鸟首形,构思独特。口沿下饰长体凤鸟纹,腹部饰尖喙垂冠凤鸟纹,回首卷尾,呈S形,冠上长羽错落有致的飘垂于胸前,瑰丽多姿,华贵典雅。凤是传说中的神鸟,《国语 周语》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因而周人视凤鸟为神奇的吉祥之物。美丽而高贵的凤鸟作为贵重礼器的装饰题材自此开始兴盛,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美好信仰,代表了青铜装饰艺术的时代特征。

  垂冠凤鸟纹是以垂冠大鸟为主题的花纹,其构图是两鸟作相对状,一般占据青铜容器的主要部位即腹部,这种大鸟纹最早出现于殷末周初,盛行于西周昭穆时期。难能可贵的是该簋器内底有14字铭文,释文:“兽肇夙夕明享作文考日丁宝尊彝”,意思是兽为了日夜祭祀他的父亲日丁而作的一件祭器。“兽”可能是私名,也可能是族徽,而日夜去祭祀,则表示兽对父亲的恭敬和思念。这件簋器型规整,纹饰精美,铭文流畅,承载着古人的精神追求,是西周中期簋中少见的精品,极具鉴赏研究价值。

  (作者为大唐西市博物馆职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