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保护利用好少数民族古籍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 赵超)提到少数民族古籍,人们不会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流传至今的诗句很早就被记录在少数民族古籍中;《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这三大英雄史诗正是少数民族古籍中的璀璨明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我国各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国1984年开始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县市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专职和兼职人才达到5000余人,编纂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中的19个民族卷。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完成后将超过60卷,约110册,收录书目30多万条。它将把我国各少数民族落之于笔端、传之于口头的各种古籍文献一一清点入册,填补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看到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遭遇的难题,有的少数民族古籍老化、破损严重,有的面临失传,有的珍贵古籍流失海外,有的地区古籍人才匮乏。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表示,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必须做好“三救”,那就是救人、救书、救学科。
少数民族古籍大多由民族民间艺人、学者掌握和使用,现在健在的精通者已越来越少。“藏族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彝族毕摩、苗族师公等民间艺人、学者,有的年事已高,后继无人;有的随着谢世也将他所掌握的那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带走了。”丹珠昂奔说。
同时,由于缺少过硬的抢救、搜集、保护手段,一些地区的古籍倒卖十分猖獗,比如很多东巴经书已经被倒卖至海外。
在国家民委主任杨晶看来,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利用,首先要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工作。他表示,今后要继续组织人力、物力,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摸底、清点和编目,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少数民族古籍的存量、分布和流传情况,特别要做好对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和口头传承的古籍的保护和征集工作。
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血。羌族学者、四川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陈兴龙说:“为了搜集羌族古籍,我们常常要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在记录和翻译工作中,我们常常为记准一个单词、译好一个句子而花费大量的时间。”
比普查工作更紧迫的是抢救优秀少数民族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为此,国家民委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口传古籍音像资料库,整理出版一批少数民族口传古籍声像出版物。同时,对那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及时全部记录整理、长期在民间传诵的少数民族古籍,要培育口传古籍的继承人,扶持口传古籍之家,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口传古籍能世代流传下去。
甘肃省民委古籍办负责人马更志还建议,国家要尽快出台少数民族古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部门的行政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当然,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从事这项工作近40年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公瑾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还是不足,有的古代语言和文字能释读的人已寥寥无几。”对此,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今后要通过建设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这项事业后继有人、健康发展。
“能从事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少数民族古籍事业也必将不断兴旺发达起来,我感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干头。”张公瑾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